政府被轟對精神病者支援不足

政府被轟對精神病者支援不足

【本報訊】昨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一項調查發現,不少市民對精神病復康者以至其家屬存在誤解及歧視,有五成半市民認為復康者的家屬同樣是精神有問題,三分一更表示復康者的工資應該低於一般人。負責調查的學者促請政府加強公眾教育,消除市民誤解。
浸會大學在六、七月期間訪問了五百二十名精神病復康者及五百零七名市民。結果發現,超過一半復康者正處於失業,兩成半每月收入少於四千元,大部份復康者形容自己是「低下階層」。

亦有替復康者不值
至於市民對精神病復康者的觀感,近一半認為復康者的家屬在行為及思想上都比較古怪;四成指復康者的配偶若長時間與復康者相處也會變得精神有問題;有三成更表示即使僱主找藉口開除復康者也可以接受。
負責調查的浸大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趙雨龍說,市民亦有替復康者不值的地方,例如有七成市民認為,政府基於財政問題,而向復康者提供成本較低及副作用較多的藥物是不可以接受。
趙雨龍批評政府為節省資源,不願向病人提供成本較高但副作用較少的新藥,影響病人搵工及社交生活,最後只會令政府在福利方面的開支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