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oeuvre - 陶傑

Manoeuvre - 陶傑

美國在伊拉克有點麻煩,美軍在巴格達時時遇襲,民間的游擊隊狙擊美軍,一天擊斃一兩個、傷三五名,反而英軍卻比較安穩。
英美兩國的軍事風格不同。美軍在巴格達討人厭:戴着墨鏡,嘴巴嚼着香口膠,開篷吉普車播着流行音樂,神經緊張,看見一隻蚊子就向空中亂開槍,說話喧嘩得像自由行的大陸客,尤其黑鬼大兵,一開口就唏man、唏man的亂喊。伊拉克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國,人民平靜而內向,怎會喜歡姿態如此威脅而挑釁的「解放軍」?
美軍挨家逐戶搜索武器,穿着皮靴,重重一腳踢開平民的家門,提着重機槍就往內瞄。以為有無敵的武力優勢,就以強者姿態君臨天下,美國的大兵,人人六呎三吋,就像在越南戰場,容易成為狙擊手的大活靶。

英軍卻低調很多,因為英國有駐守北愛爾蘭的四十年實戰經驗。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是比耶路撒冷更激烈的游擊戰場。愛爾蘭共和軍隱藏在街巷,市內的天主教教民和基督徒壁壘分明,炸彈、冷槍、石頭,一個駐守北愛的英軍中士,根據統計,駐守期超過三年,即使能活着,嘴巴的牙一定不齊全,因為必定受過愛爾蘭共和軍的伏擊。
加上撤出殖民地的經驗,在印度、西非、緬甸,撤出時必多種族衝突,各路勢力逐鹿權力,游擊巷戰天天都發生。英軍一旦佔領一個城市,不會像今天巴格達的美軍一樣,迷信武力,不惜兵力成本,四處疑神疑鬼地亂喊一通。把佔領區的整個民間都視作敵人。英國人慣做生意,把殖民地貿易的手腕用在軍事佔領之上,以最少的本錢,博取最大的利潤。
美軍在海外,情緒很極端,不是歇斯底里地濫殺無辜,就是滿懷天真地派糖給小孩吃。英軍卻很冷漠,愛恨不分明,不把佔領區視為死敵,也不會與他們眼中的這等化外之民「攬頭攬頸」做朋友。這就是理性的中庸之道。

有一個奇妙的英文字,叫做Manoeuvre,就是這樣的手腕。Manoeuvre,不是「處理」,也不是「操作」,而是以陰柔之力,棉裏藏針地把玩大局。今天的特區政府,「管治」兩個字掛在嘴邊,其實特區不需要董班子粗手笨腳的甚麼「管治」,而是鴨子划水不着痕跡的Manoeuvre。但Manoeuvre,不是一種技術,而是藝術,連美軍也學不會,請了三十個中士給一千名美軍上課,又怎樣奢望董班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