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如銅錢 上有花紋<br>台發現「香港區徽」怪海膽

狀如銅錢 上有花紋
台發現「香港區徽」怪海膽

【本報訊】台灣苗栗縣最近有漁民捕獲一批趣怪的海膽,狀如銅錢,上有花紋,有點像香港特區的紫荊區徽。報道稱,這是馬氏海錢——一種活動於海沙中的棘皮動物。

10月份繁殖季節
馬氏海錢是台灣特有品種,根據台灣海洋生物學家陳章波所述,這種台灣常見的棘皮動物,體積細小,最大直徑不過一公分;但今次苗栗漁民發現的一批海錢,最大一隻直徑有三公分,故這批是否馬氏海錢,仍有待專家鑑定。
馬氏海錢屬於海膽的一種,海膽沒有腕足,有些身體呈半球體狀,叫正型海膽;有些呈扁平狀,俗稱海錢、海餅或沙錢。
海膽棲息於潮間帶,平時潛伏於沙底覓食,食物主要是微生物中的有機碎屑,嘴巴生於底部的正中央,通過管足或刺收集周圍的有機物顆粒,再由纖毛送入口。
每年十月至十一月都是海膽的繁殖季節。牠們分布廣泛,由淺水的潮間帶到幾千米深的海底都有牠們的足迹,現存海膽種類多達九千種。海膽身體包在一塊鈣質骨板之內,殼上長有可活動的刺,還有叉棘。

部份海膽可食用
海膽是高級海產,日本人稱之為「雲丹」。台灣有部份漁民以捕撈海膽為業,可供食用的海膽有馬糞海膽、囗鰓海膽及紫海膽三種。
漁民通常在退潮時徒手撿取或以鐵鈎勾取,漲潮時則潛水勾取。以往以澎湖列島產量最豐富,但近年來產量已銳減。

在香港水域常見的長刺海膽。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