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周五揭曉,得主是伊朗法學家伊巴迪女士,表揚她在伊朗這個父權社會努力爭取民主與人權,尤其是婦孺權利。這是伊朗國民,也是回教婦女首奪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坦言希望藉此推動伊朗和回教國家的人權和民主發展。伊朗政府起初表示「高興」,一小時後卻宣布撤回。
五十六歲的希林.伊巴迪(ShirinEbadi),是諾貝爾和平獎成立一百零二年來,第十一位女性得主。她亦是歷來第三名得此獎的回教徒,之前有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九四年)與埃及總統薩達特(七八年)。頒獎禮十二月在挪威舉行,她可獲約一千萬港元獎金。
「我很震驚,也非常開心和自豪。」伊巴迪獲悉喜訊時,身在巴黎出席討論伊朗電影與人權的會議。「這個獎項不但屬於我,也屬於在伊朗致力為民主及和平奮鬥的每一個人。這對我、對伊朗人權、對伊朗民主都非常好。」
她在記者會上指伊斯蘭並非不容人權,呼籲伊朗當局釋放政治囚犯,但表明反對外國干預伊朗。
負責評審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聲明中,讚揚「伊巴迪是個有意識的回教徒」,「代表伊斯蘭改革派」,相信「最高政治權力是奠基於民主選舉」。委員會指伊巴迪作為律師、法官、講師、作家和活躍人士,一直敢於清楚講出伊朗和伊朗境外的人權和民主問題;在她心目中,基本人權最重要,婦孺權利獲尊重,才能稱得上是文明社會。
聲明讚揚她在「暴力時代,貫徹始終支持非暴力抗爭……贊成開明態度和對話,是改變人的態度和解決問題最佳途徑」。
委員會主席米約斯毫不諱言有意傳遞重要的政治訊息:「近幾十年來,民主和人權在世界很多地方大有進展,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希望透過頒發和平獎加快這個進程。我們希望伊朗人會對史上首次有伊朗人獲諾貝爾和平獎感到振奮,更希望這會對伊朗和回教世界所有爭取人權和民主的人士,起鼓舞作用。」
國際特赦組織、歐洲聯盟等多方面都恭賀伊巴迪獲獎,伊朗政府的反應,卻多少反映總統哈塔米領導的改革派政府,始終受制於保守派神權領導層。伊朗政府發言人在結果公布約一個半小時後,迅速表示「高興」,但再過多一小時,卻宣布這純屬個人意見,稍後才以書面形式發表官方反應。
十三名伊朗女國會議員則形容這「是伊朗知識分子值得驕傲的事」。
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