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司為了避稅,而遷拆到百慕達註冊,這已是人所共知,不過原來美國偏高的稅率,也影響到很多跨國企業,放棄把資金調回美國,情願把資金留在外國食息,或在外國作投資興建廠房等等,有見及此,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相應的稅項放寬方案,務求利用這批回流資金刺激經濟。
早前小弟提過矽谷公司不斷把廠房、繼而是研發工序逐漸移到亞洲或其他地區,現在看來,除了人工及租金的因素外,美國高稅率也可能是一大原因。原來根據現時稅制,美國公司在外國賺得利潤後,若要把資金調動回美國,便要繳交35%利得稅(扣除在海外已繳交的稅項)。
同時,亞洲市場起飛,各地區為了吸引外資,都給予非常吸引的稅項優惠,聞說中國內地某些城市,若外資把利潤留在當地再投資,可完全豁免利得稅,這樣算起來,把資金留在外地,似乎遠比調回美國更着數。以英特爾為例,他們七成利潤是從海外賺得,估計有63億美元的收益仍留在海外;惠普留在海外的資金也達145億美元,預計美國註冊跨國企業逗留於海外的資金達4000億美元。
參議院財務委員會為了刺激經濟,通過了一項新方案,鼓勵公司把資金回流。這項議決為回流資金提供寬限期,首半年只須繳交5.25%稅項,其中一位議員指出,根據摩根大通的估計,這樣可吸引近3000億美元資金回流,提供五十萬個就業職位。
對於失業率仍然維持在差不多8%的矽谷來說,這是好消息,但這措施是否真的如大家所料,可吸引公司資金回流,還是未知之數。畢竟稅率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外地投資的成本及市場等因素都要考慮。
一年優惠要繳交的稅項,除非公司有足夠信心在美國國內投資符合成本效益,否則「醜婦終須見家翁」,寬限期過後,公司都是要繳付全數稅項。且看跨國企業會否乘着美元疲弱的時機,把資金回流美國投資。
魯笨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