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雙十節。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仍存在於台澎金馬的事實,而稱今天是辛亥革命紀念日。我們且不談正統,就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與中共建國五十四年來的政治實踐、特別是幾個政治口號相比較,看看哪一種思想更符合現代文明。
明天中共召開三中全會,會上將會通過把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納入憲法。「三個代表」的原文極為拗口,絕非通順流暢易記的中文。原文是: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夠彆扭了吧。其含意也讓人不解,以第一個代表來說吧,眾所周知,中國相當大面積的土地仍處於落後生產力狀態,中國共產黨只當「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難道「落後生產力」就棄而不顧了嗎?因此,「三個代表」的納入黨章、憲法,完全是為了滿足江澤民的權力慾的需要,也就是中國古代帝王須「立德、立功、立言」的最終「立言」的需要。立言之後,地位就崇高起來,講話的份量也就更重了。
胡錦濤不久前也想「立言」,他提出了被稱為「新三民主義」的三句話:「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這三句話儘管比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簡潔易明一點,但抵不過毛澤東的一句「為人民服務」。當然,胡的三句比較具體。提出這三句,是有感於人民認為:中共過去幾十年,在毛的「為人民服務」的指導下,實際表現是「權為黨(或為己)所用,利為黨(或為己)所謀,情為黨(或為己)所繫」。
但不管是毛的「為人民服務」也好,胡的新「三民」也好,其最高境界也只是古代「以民為本」的思想而已。當權者是以「父母官」的身份向百姓施恩,而不是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所昭示的,人民擁有政治權利,可通過投票選擇代表自己的執政者。
中共建國以來,三民主義只實現了民族主義,到鄧小平掌權後開始實行多一點民生主義,至於民權主義嘛,大概壓根兒從未進入過憑打江山而坐江山的中共領導人的頭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