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利用了下圖來表達基礎分析怎樣應用在股市投資之上。
圖中的斜線是按基礎分析之中所估算出來的股價走勢,例如利用股息現值折換模型(DividendDiscountedModel)所計算出來的股價走勢。
因為股息現值折換模型是需要會計數據的,而這些數據只能從年報之中獲取。一年之中,也只有末期業績公布時,才有比較完善的數據,因此能夠用有關方法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公司末期業績公布之後,亦即圖中五個重要時間,就是a、b、c、d、e五點。
投資之時,要把股票合理價格(圖中斜線)與市場股價(圖中曲線)比較。如果股價與合理價相同,那麼股票定價便算合理,見a、c、e三點。如果股價高於合理價,股價便是過高(見b點);相反,如果股價是低於合理價,股價便是過低(見d點)。
如果利用錯誤定價(Mispricing)買賣,5年之間所能獲取的盈利,就會是b點沽空,在c點平倉;以及在d點買入,而在e點平倉。以上的投資回報,未必能及得上長線持有(BuyandHoldStrategy)策略的回報那麼理想(回報a至e點之間的距離,由a點買入,持有到e點)。
如果要賺盡回報,最佳的策略是在a點買入,b點平倉再追加沽空,在d點再平倉之後再買入,並持有至e點。不過這樣理想策略,是基礎分析不能告訴你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