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津發展(882)年初申請分拆濱海交通上市,但一直未有進展。本報獲悉,有關上市申請不獲上市科批准,分拆一事可能「難產」。不過,未知津發會否提出上訴。
據悉,上市科否決濱海的上市申請,是該公司不符合上市規則8.05條的要求。即申請分拆上市的公司,需要在相同管理層管理下,具有3年的營業紀錄。
津發今年1月17日向聯交所提出分拆濱海上市,預期集資逾3億元。濱海持有津發所有公路業務,包括佔83.93%股權的東外環路、24%股權的津濱高速和6.62%股權的唐津公路。
9月中津發公布中期業績時,其董事長王廣浩表示,由於擬分拆公路業務中,外環東路年中改變收費模式,故須重新提交部份文件,拖慢了上市審批進度。他又說,不便評論確切的上市時間表,但會力爭年內完成。
津發截至6月底止半年純利,主要靠公路盈利增長帶動。期內外環東路盈利5423萬元,增長36%,佔整體盈利43%。
由於經營權由30年延至50年,折舊開支相應攤長,每年折舊開支減2600萬元。扣除有關因素,外環東路上半年實際盈利增長6%。
外環東路6月1日起開始由市政府代收通行費(類似香港隧道自動繳費系統),而非直接向經過車輛收取。王廣浩當時強調,改變收費模式後反而刺激車流量增加,令收入提高。
其實.近年內地多個地方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撤銷除市內高速公路外所有公路及隧道收費站,把收費站遷至與外省市公路交界處,並相應減少收費站等,天津亦於6月起實行類似政策。
市場人士指出,收費站位置直接影響收入多少,將收費站遷至與外省市公路交界處及減少收費站,一般會減少總路費收入。
換言之,若由政府將收入再分派到有關公司,一是公司收入減少,否則變相是政府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