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沙士疫症檢討委員會完成報告,報告認為醫管局因為欠缺一套大型疫症的應變機制,出現管理、指揮及在內部溝通不足的問題,但與政府委任的專家報告書一樣,這份報告也是認為無人失職,所以沒有點名指明誰要負責。有醫療界人士批評,此報告只為醫管局開脫。 記者:梁洵瑜
這份長達三百頁的報告書分為四大方面,包括醫管局抗炎工作、總部與聯網管理問題、管理層與員工溝通,以及各醫院應付疫症能力等作出回應,並有四十多項建議,短期內公布。該檢討委員會由七人組成,主席是現任馬會主席夏佳理、成員包括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醫管局成員趙志錩及蒙高美懿等。
消息人士透露,委員會認為醫管局事先沒有一個可以應付如沙士般大型疫症的應變計劃,故抗疫時無論對內及對外均出現溝通不足,管理及指揮混亂,當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染病入院後更缺乏清晰指引如何指揮;何兆煒當時曾透過電話或視像會議討論及決策,但當中是否有好處,委員會有所保留。
雖然醫管局在管理及指揮上有不足之處,但基於沒有應變機制,故無人嚴重失誤,也沒有點名指誰要負責。消息又稱,由於本港數十年也沒有出現大型疫症,沒有大型疫症應變機制並不出奇,除非早前已有其他疫症爆發而沒有應變機制,則屬失職,當時醫管局只有空難應變機制。
委員會又指,醫管局對內溝通不足,上層指示未能下達至前線醫院,上層也不清楚前線員工問題。疫症初期保護物資不足及培訓員工不全面,令外界以為醫管局無錢買物資,致外間捐助物資,反出現與醫管局向供應商搶購物資情況。
報告批評,當內地教授劉劍倫進入廣華醫院治療後,廣華上報醫管局,局方向各院發出通告,但明顯醫管局及各醫院防感染意識不足;但威院二十六歲的源頭病人,則因病徵較輕微,未符合當時醫管局要求各院呈報嚴重肺炎個案的準則,故錯過這名源頭病人問題不大。
醫療政策評議會郭家麒批評,報告指出問題,但無人負責,同樣是一份為醫管局解脫的報告,他更質疑有矛頭指向何兆煒在院內指揮,是否當局有意由何「孭鑊」。
此外,民主黨就調查沙士事件報告書成功訪問一千零三名市民,五成九人贊成應由立法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六成四受訪者認為有關的衞生官員應為醫護體制缺失而受到譴責;但楊永強應否辭職,認為應該或不應該各佔四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