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不再拼搏

香港人不再拼搏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香港及海外﹚
曾淵滄博士

一百多年來,香港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有拼搏精神,靈活應變,自強不息,再加上冒險精神,終於使到一個小漁港變成了東方之珠。
一九九二年,港英政府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上任後,香港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政府財源廣進,於是彭定康就順水人情,大幅度地增加社會福利。廣開社會福利的結果,就是在破壞弱勢社群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他們對政府的依賴有增無減,他們手中的選票也成了左右政客的有利武器,不論是民主黨、民建聯,誰也不敢反對社會福利,香港基層的傳統優點就消失無蹤了。
基層的港人失去了拼搏精神也罷,香港應該還有大量中產、富商吧!他們也應該繼續保有香港人的傳統吧!
沒有,這些人的傳統優點也在消失中。

先談中產階級,九七年的樓市泡沫,使中產階層逐漸感到不再需要拼搏,只要擁有一間房屋,或兩間房屋,資產就會自動增值。資產增值所獲得的紙上「利潤」,比他們打工的薪水還多,還有需要努力工作嗎?
金融風暴來了,緊接下來的是綿綿六年的樓市大崩潰,香港突然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負資產一族。負資產一族開始沮喪,對前途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除了罵董建華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自救的行動。
再談商人吧,富商也好,一般商人也好,現在人人向北望,就盼望着北京中央政策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大禮。自由行由珠三角的四個中型城市開始,至今已包括了整個珠三角的七個城市及上海北京中國最有錢的兩個城市。香港商人還在等待汕頭、潮州、廈門、福州……加入自由行,或者說,期待着全中國都可以來港自由行。

有了CEPA,但香港廠商仍然覺得香港人的工資太高,CEPA對他們沒有利益,於是又要求闢特殊工業區,輸入外勞。從整體香港的利益來看,輸入外勞的確可以使一些已經在香港消失的製造業回流,也可以使一部份香港工人可以加入這個回流的工廠工作,這當然是好事。但是,有多少人想到,香港輸入外勞對珠三角各城市的打擊?
因此,珠三角各地方政府必然會反對這個計劃,最後,是不是又得勞動中央政府出面鎮壓珠三角的地方官?
基層依賴政府,中層怨天尤人,富商則依賴中央政府送大禮,香港人在變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