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繼去年首次發現本地登革熱個案後,日前再出現本地個案,傳染病專家估計,雖然天氣逐漸轉涼,但短期內仍會發生更多本地登革熱個案,日後更不排除成為本地風土病。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本港再出現本地登革熱個案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本港去年曾發生登革熱個案,代表部份白紋伊蚊帶有登革熱病毒。這些帶有病毒的蚊子所誕下的蚊卵亦會帶有病毒,當蚊卵在春天開始孵化為成蚊並叮人後,即有機會將病毒傳播給人。第二、蚊子叮過在外地感染登革熱的病人後亦會帶有病毒,本地感染病毒的蚊子叮人後即將病毒傳播給人。
黃世賢表示,夏季初期的登革熱個案不多,因此帶有病毒蚊子的數目較少,但隨着個案增加,帶有病毒蚊子數目亦隨之增加。每七至十六名感染登革熱的人中,只有一人會發病,但若白紋伊蚊叮過這些人後再叮其他人,亦同樣會將病毒散播,因此不排除本地個案會陸續出現。他補充,首次感染登革熱而死亡個案極少,但第二次感染另一類型登革熱,即可能患有登革出血熱,死亡率由百分之一至五不等;更嚴重的會出現登革休克綜合症,死亡率最高達四成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