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投資者/消費者實在是被寵壞的一群,筆者講座改為收費,居然有電郵要求筆者解釋在免費資訊林立的年代,有何板斧去游說他入場。這是你情我願的事情,筆者絕不介意零入座率,自然不會多費唇舌解釋,大家去聽演唱會,也不會要求歌星解釋售票的理由吧。
如果閣下身處筆者的位置,經常接收一大堆求救電郵及電話,便不難明白免費資訊實質更貴的道理。就算筆者本身也跟隨大隊免費提供,仍有一大堆增值空間,如注碼控制及留放時機等,所以也不怕沒有存在價值。
其實作為股評人,最艱難是迎合不同讀者的口味,有不少讀者要求筆者集中倚重價值投資法,撇除投機的建議。由於現時兼顧過多工作,跟進的公司數目實在有限,要長期有新鮮分析出籠,難度實在太高,再加上市況有變,股票普遍水漲船高,尋找偏低的股份並不容易。
不過基本分析仍有用場,以往是尋找有折讓的廉宜股份,現在的方向則是要博公司循正途發展,從而提升公司的價值,即是以業績推動股價,要求的技術及眼光,還比過往為高。
筆者視股評人為副業,資產管理才是正職,股評人的難處對筆者而言不是太大困擾,反而資產管理的業務上、投機投資的處理,以及客戶追求短線回報的需求,是更大的問題。
一向認為投資是長途賽,但不少人的眼光卻過份短線,情況一如跑馬拉松,重點是完成整場賽事的成績,但現時的市場文化是要求全程快放,用留頭鬥後的策略,可能未到半程便被要求退位讓賢。基金經理表現一如散戶,跟紅頂白怕蝕底,客戶本身也有很大責任。
順應潮流提供投機建議,也不盡是迎合讀者口味,現時是難得一見的大旺市,短線投機搏殺,回報也可以相當可觀,例如早前的工銀亞洲(349)及大唐(991)等,快刀斬亂麻都有不俗收成,未必完全要價值投資,撥出部份注碼在目前盛世中投機,也是可取方法。短線比較可取的選擇依然是冠華國際(539),再次回落壓力仍在,但棉花價格上升,對短期業績影響不會太大,氣氛不難再次轉好。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