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稅平安:初次會面要注意事項

稅稅平安:初次會面要注意事項

上星期我們提過有關稅局實地審核和調查的初次會面程序,今日我們淺談一下納稅人在初次會面時常犯的一些錯誤。

信心過強留壞印象
很多納稅人在初次會面時,都會非常緊張,而無論是表現信心過強或過弱,都會對個案有不良的影響,甚至給稅局留下負面印象,增加日後處理個案的難度。
以下便是一個信心過強的例子:
納稅人甲的外國親人因某些原因,從美國帶來二十萬美元現金,並存入甲的香港銀行私人戶口裏。該親人在數個月後分批以現金形式取回該筆款項,甲認為這是私人戶口交易,所以他沒有保留有關的紀錄和單據。
在初次會晤時,稅局詢問甲有否委託第三者或曾替第三者保管任何資產,由於甲覺得該筆款項與其業務無關,當時便向稅局表示沒有;六個月後,當稅局以「銀行存款方法」調查甲的收入時,發現該筆存款,遂要求甲作出解釋。甲透露該筆款項乃替親人暫時保管。不過因為納稅人的生意亦有美元往來,稅局便不接納納稅人的解釋,並將款項視為應課稅收入。

報大開支自尋煩惱
雖然甲最後能提出證據,問題終於解決,但已為雙方帶來不少額外的麻煩和支出。
再舉另一例子:稅局詢問納稅人有關其私人開支時,有些納稅人會誤以為開支愈大,稅務扣減便會愈多,因此將每月的私人開支由本來的一萬元說成三萬元。豈料原來在無負債的情況下,若納稅人每月有三萬元的開支,他一年便最少要有三十六萬元的收入,而稅局亦會以此作為評稅基礎。日後,納稅人便要花很大的人力物力,證明其每年的實際私人開支是十二萬元而非三十六萬。

吞吞吐吐易招猜疑
表現得信心過弱,亦容易引起稅局誤會。有些納稅人在初次會面時,回應稅局的提問顯得吞吞吐吐,或十問九不知,令稅局誤會納稅人有所隱瞞,最後引致稅局提出更多疑問,並要求提供更詳細的資料。
總結以上的例子,納稅人在應付與稅局的初次會面時,必須留意以下數點:
一、納稅人應在會面前作好準備,以應付稅局對其業務運作和會計帳目的查詢;
二、納稅人應表現自然,吞吞吐吐或經常以「不知道」回答,可能會令稅局誤會納稅人有所隱暪,因此詢問一些原本不在範疇的問題;
三、如納稅人不能即時作答,可向稅局解釋自己不能立即作答的原因,並表明將會在查核清楚後再回覆稅局。千萬不要胡亂作答,以避免答案與事實不符;
四、最後,納稅人應盡量放鬆自己及有充份休息,令自己有充足的精神應付稅局的提問。
另外,如有需要,納稅人應向有經驗人士或專業會計師查詢,以確保個案的順利進行及盡早完結,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及支出。
以上只是一些稅局實地審核和調查的初次會面時所發生的問題,下期我們將討論一些有關「反避稅」個案的情況。
洪宏德
羅兵咸永道稅務服務高級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