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雷生春大宅旁的路人,總會對這座鬧市中荒廢的破舊大宅投以奇異的眼光,「鬼屋」之言不脛而走,現在這個見證了香港一個家族興起的大宅雖然搖搖欲墜,卻終於有機會回復昔日光輝,變身成中藥舖和展覽館。有深水埗街坊歡迎大宅改建,但對計劃能否為老化的舊區注入生機不表樂觀。 記者:何文雯
【本報訊】港府獲得雷氏家族無償捐贈旺角荔枝角道「雷生春」大宅,但在未有如何修葺的具體計劃之前,政府已計劃動用九百萬元重新修繕,引入私營機構參與發展管理,日後會開設中藥舖、雷氏家族歷史展覽中心、茶館等。
三年前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的「雷生春」昨日正式捐贈予香港政府。記者在政府官員帶領下參觀了這個神秘大宅,只見內裏空空如也,眾多參觀者更被警告站立時平均分散,以免舊樓不堪負荷倒塌。細看之下,封塵的木板牆原來刻有精緻花紋,建築物大門糅合意大利古典風格,樑、柱則以鋼筋混凝土建造,顯示當年大宅的風光。
「雷生春」由九巴創辦人之一雷亮所建,約於一九三一年落成。該建築的底層曾用作雷亮開設的跌打藥店,名為「雷生春」;其上各層則作雷氏家人自住之用,是本地碩果僅存的四層高「唐樓」。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昨日在捐贈儀式中,代表港府接受雷亮家族的代表,送贈具逾七十年歷史的「雷生春」大宅地契。至於「雷生春」大樓的最終用途,何志平表示政府會邀請社會人士提供意見,並會邀請私人團體提交有關雷生春發展及管理的計劃書,諮詢古物古蹟諮詢委員會後才作出決定。
雖然何志平表明,絕對不會將整棟樓房拆卸重建,但在深水埗荔枝角道經營地產公司十多年的梁先生認為最好改建為全新的住宅大廈,因整條街只有一棟新樓,區內居住環境老化,他又指用九百萬修繕「雷生春」是「嘥錢」。在大宅對面位元堂工作的李先生則認為,應將四層的「雷生春」加高,可為店舖擋去西斜的陽光。
但也有不少居民贊成保留大宅原來特色,街市商販陳先生希望建成博物館後可向公眾開放,但不贊成開設茶館等店舖。生果檔主劉小姐表示生意難做,希望「雷生春」改建後可成景點,吸引更多遊客多來,令生意好轉。
香港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兼古物古蹟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說,政府現在不應只談「雷生春」日後的用途,而應該先公布究竟會怎樣修葺,會否依足國際認可的憲章去做,真正妥善保護這幢古迹:「唔理做學校又好,博物館又好,維修方法要做得正。」
今次是本港首次有私人歷史建築物無償捐予政府以作修復及保存之用,何志平希望有其他人效法,更好地保護本港歷史建築物。雷氏第三代成員雷賢達承認,之前曾有發展商提出收購「雷生春」地皮,但基於對祖屋的感情,家族百多位成員一致同意將大宅捐予政府,以便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