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益高期貨停業事件終於有解決迹象。據了解,在港交所(388)介入下,益高已獲得摩根大通初步同意,購入出事的恒指期權及期指投資組合,但港交所能否避過要代益高「填氹」的危機,則仍要視乎事態發展而定。不過,益高期貨復業的機會不大。
上周四,益高因未能向港交所旗下的期貨結算公司繳付期權按金,被暫停交易。據了解,涉及事件的益高客戶、中文大學財務系客座講師潘東凱,未能繳付期權按金數以百萬元,益高不作包底,故遭聯交所停止其交易所參與者資格。
不過,據接近益高的消息人士日前表示,潘東凱的投資組合並非一敗塗地,只是其中部份較遠期的恒指期權合約被「挾高」,潘氏又無力補倉,才拖累整個組合,因此仍有投資者對該組合有興趣。經過數日商談,益高終於覓得買家。
港交所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益高事件仍在處理中,暫沒有公布;益高期貨董事總經理張勤亦不作評論。
港交所今次之所以介入事件,是由於交易所參與者一旦無法履行其結算責任,負責結算的港交所便要「上身」,因為投資者是透過結算公司交收,並非直接與交易對手買賣,故當一方無法出資,而另一方追收金錢時,結算公司便會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