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改革須時違規無奈

國際視野:改革須時違規無奈

歐元持續強勢早已惹來不少歐洲出口商怨聲載道,尤其是G7會議聲明要求各國採取較具彈性滙率政策後,歐元兌美元急彈上1.17水平,更令歐洲領袖們感到不安。
事實上歐元區內多個核心國經濟不是陷入衰退便是接近衰退邊緣,縱使近期經濟數據顯示歐洲經濟稍有起色,可是在如此緩慢和跌宕的復甦步伐下,一方面要嚴格遵守「穩定及增長條約」中財赤不可超過GDP3%的上限,形成政府在財政政策上縛手縛腳,另外還要承受因美國「雙赤」後遺症所帶來滙率相對走強之壓力,將依賴出口推動的僅餘些微經濟增長也吃掉,不想丟官的領袖們又豈不焦慮和無助?
歐洲議會主席普羅迪早前曾不諱言指將財赤局限於3%是「愚蠢」和「僵硬」的政策。財赤上限標準是否恰當,或需要因「國」而異故然值得商榷,不過從條約制訂者角度而言,若沒有嚴厲一致約束,歐元區成員國各自各精采,歐洲一體化的精神豈不幻滅?

歐核心國財赤超標
即將卸任的歐洲央行行長德伊森貝赫日前接受訪問時強調,(歐元區)會員國必須努力達致「穩定及增長條約」中財赤少於GDP的3%,淨公債不可超越GDP的60%和中期達致平衡或盈餘預算等3項要求,不然將對整個歐元區帶來災難,德法意葡等國更不應對條約提出抗議,因為咎由自取者。
儘管歐元區12國中有8個表現中規中矩,可是佔整體GDP超過60%的頭四名好漢卻不斷違規,法國連續3年(包括2004年)財赤預算超越上限,德國更揚言明年財赤可能多於預期的3.8%,意大利和葡萄牙也難勒住肚皮,其咎固然自取,但改革須時,何況還有政治考慮?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