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將在本周末在北京舉行。在會議前後,溫家寶、胡錦濤先後安排出訪,而且是各國領袖雲集的場合,顯示他們在安頓內政之後,自信地走向國際舞台,而這輪外交攻勢,也有助鞏固他們在中共黨內的地位。
其中,更令人關注的是溫家寶的出訪。這是他第二次出席東盟峯會,上次是在四月底,正值中國沙士大爆發,東盟因此舉行特別峯會。
當時,面對各國指摘,溫家寶仍從容赴會。與其前任朱鎔基相比,溫家寶沒有朱鎔基的幽默風趣,也沒有朱鎔基的魅力,但是,溫家寶一介書生的形象,表現不卑不亢,同樣獲得國內外的高度評價。
如今,溫家寶與胡錦濤已在抗擊沙士的戰爭中贏得滿堂彩,初步樹立了在中共黨內的權威。他卸下沙士包袱,昨日重臨東盟峯會時,滿臉笑意和自信。他向傳媒說:「中國與東盟還將簽署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聯合宣言。我相信,通過我出席這次會議,以及和各國領導人的會晤,必將推進中國與東盟,中國與日本和韓國的關係。」
很難想像,前總理朱鎔基能有這樣的權力和榮耀,作出這種宣布。當年中國與美國宣布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時,中國與俄羅斯宣布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時,中方的主角都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
在江澤民一人獨大的情況下,朱鎔基雖然剛上任時宣稱「總理當然要管外交」,但最後仍淪為經濟總理。更不幸的是,朱鎔基躊躇滿志地訪美之後,美國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令朱鎔基在「賣國」指摘聲中,完全繳出了外交權。
相比下,溫家寶與胡錦濤的關係至少仍在蜜月期,因此,他們不僅在內政問題,合力抗擊沙士、合力擬訂將付三中全會通過的文件,在外交事務上,溫家寶享有的權力也遠比朱鎔基大,可以同胡錦濤分工合作,分頭出擊,終可以一掃當時在沙士籠罩下的陰霾。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