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鮑」 - 李碧華

舊時王謝堂前「鮑」 - 李碧華

富豪明星若在名店享用一頓鮑魚宴,自然有傳媒披露那×頭鮑的帳單。五位數、六位數。同誰去,何時興盡而歸,下回又同誰去作為「補飛」。鮑魚的鮮美,彷彿多了幾重意義。不止於身份象徵。
從前鮑參翅肚多矜貴。很有趣,今日快餐店,你們可吃到廿六元一客的「雞鮑翅湯飯」,據說裏頭有鹽香雞、貴妃鮑片、素翅、雲腿、雞湯……
還有,在灣仔一家潮式粉麫茶餐廳,竟推出一客鮑魚片通粉(或米線或麫)的特色早餐,才十九元,還包雙蛋和牛油方包和飲品。十九元,當然不會是上品,但有數片鮑魚鋪在上面,那傳統又經典的素淡顏色香韌口感,令一眾食客肅然起敬樂不可支。終於連鮑魚也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是不是素鮑?」K懷疑。
「用來打響招牌,何必騙街坊?」C向我們報料:「再便宜的鮑魚也是鮑魚。很好味呀。」
不。便宜的鮑魚絕對比不上昂貴的鮑魚──人們只是有心理上的滿足,以及「參與感」。
由於鮑魚那麼普及,那麼街坊,那麼自由行,不免聯想到淪落後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