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愛恨交纏話Wal-Mart

平心而論:愛恨交纏話Wal-Mart

Wal-Mart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百貨業巨無霸,今期《商業週刊》有詳細介紹。
去年(2002)Wal-Mart的營業額是全球之冠,達2450億美元,比起第二名的法國加樂福(Carrefour)大3倍。每星期有1.4億人光顧它的4750間店,每年有82%的美國家庭最少光顧它一次,可怕的是即使如許龐大,但毫無疲態,還每年繼續向全世界擴充。如果業務增長率能達公司預期的每年15%,那麼公司的營業額到了2011年便會翻一番,達6000億美元,這是一個不敢想像的天文數字。
Wal-Mart的存在和興旺,對美國和很多與它有商業來往的國家,是一個愛恨交纏的課題。隨着時日推移,Wal-Mart愈來愈強大,這課題的嚴重性也愈來愈迫切,現試分析其利與弊:

壓制通脹大功臣
宏觀經濟:Wal-Mart是全世界最具經營效率的連鎖百貨商,它的採購方法、物流管理和存貨調控是百貨業爭相學習的對象,但至今無人能及。
據著名顧問公司McKinsey估計,90年代美國的效率增值(productivitygain)有1/8來自Wal-Mart的貢獻。也因為效率的不斷提升,令經營成本相對下降,所以Wal-Mart可以把售價調低來增加競爭力。據Wal-Mart自己統計,在任何地方,一旦該公司加入競爭,食物零售價平均下降14%,對消費者來說,Wal-Mart是10年來壓制通脹的大功臣。在這方面中國的製造商也幫了大忙,因為Wal-Mart每年向中國買進120億美元貨品,佔中國總出口的10%,所以任何有關限制貨品進口美國的法案,Wal-Mart都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理由而反對。

僱員政策:Wal-Mart作為美國最大的商業僱主,旗下員工達140萬人,它的人事管理政策,直接影響整個零售行業。據統計,它的僱員工資平均比起大部份有工會參與的零售公司低20%,它的售貨員工資在2001年時甚至低過政府新的貧窮線以下,難怪離職率達45%。這種政策的結果,除了招來很多抗議的聲音外,也替公司的人事管理帶來莫大麻煩和挑戰。
試算算,如果每年的離職率如上述,公司每年要重新招聘60萬人以上,再加上每年新開的店,總招聘人數隨時會達70萬人。這是一個大難題,如果Wal-Mart不改善僱員待遇,這個難題最終會構成對Wal-Mart的傷害。事實上,現在已有近40宗來自僱員控告Wal-Mart的官司正在進行,其中最震撼的是由160萬女性僱員控告公司性別歧視案件,其勝敗都足以影響公司未來的政策動向。

牢牢控制供應商
供應商政策:Wal-Mart對其供應商的控制真的是巨細無遺,由產品的設計、原料來源、製造程序和定價政策都在監控之列。每個環節Wal-Mart都有一套標準要供應商依從,最後每個供應商都會獲得一個Wal-Mart「認可」的利潤,任何超過「認可」範圍的利潤,都轉為較低價錢讓顧客受益。本來作為一個零售商是無權干涉製造商的經營方法的,但Wal-Mart不是一般零售商,它是一個可以左右很多公司榮枯的巨無霸,只要看看一些主要統計數字便知一二。它佔全美國紙尿片銷量的32%、頭髮護理品的30%、牙膏的26%和家具布料的13%,其中有很多製造商的整個生產是為供應Wal-Mart一家而已。在此情形下,製造商哪有選擇餘地,所以難怪有行內人說,能夠與Wal-Mart簽約是第二個頂壞的事,第一個是簽不成約。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