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時候,都渴望能置身鄉間的寧靜國度,但多走兩步都嫌辛苦,更遑論攀山涉水。交通方便,景色宜人,又要遊得輕鬆的地方,少之又少。元朗的南生圍,算是一次過滿足這三個願望。位處平原,沒有上山落斜的山徑,卻有少見的基圍風光和幾近絕迹的橫水渡,滿意吧!
記者:馬靜兒 攝影:陳盛臣
Model:Idy,Jenny(Imagine)
很多人到南生圍都會在紅毛橋一邊的南生圍路出發,但由於該段路兩邊都分別建了石壆及鐵絲網,景觀不大吸引,加上錦田河有大量河魚死去,傳出臭味,故建議由元朗舊墟出發至南生圍石屎路為終點,這一段景色較佳,全程來回約三個小時。
在香港有橫水渡的地方不多,南生圍這裏是其中一個。山貝河兩岸都是簡陋的寮屋,我們向對岸的大嬸揮揮手,她就划着殘舊的小木船過來,一下又一下的划,一片水鄉風情。登上橫水渡,本想欣賞河岸的風光,但兩岸只相隔十多米,不消五分鐘就到了對岸。但由那一刻開始,我就告別了熱鬧的市區,進入了寧靜的鄉郊。
沿着木板路一直走就到了基圍,南生圍的基圍已經荒廢,以前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和前後幾天潮差最大的日子,村民就會利用水閘和潮水的漲退,把肥美的基圍蝦從閘口一網打盡。今日荒廢的基圍沒有村民在網蝦,只剩下有閒情逸致的人,專程坐橫水渡來一嘗寧靜的釣魚樂趣。附近的居民說,要釣基圍的魚一般沙蟲不合牠們的胃口,要牠們上釣只有用豬肉作餌。我從來沒有聽過魚要吃豬肉,但觀看釣魚人良久,發現這是事實,一條又一條饞嘴的魚上釣。來這裏釣魚最大的樂趣是魚兒上釣的速度頗快,魚穫也挺多。
沿着寮屋的小路走,走進了長長的樹林走廊,腳踏地上,乾枯的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陣陣涼風,樹葉也被風吹得作響,好久沒有享受這種閒憩了。一個個池塘長滿金黃色的蘆葦叢,遠看輕輕的,軟軟的,像一片柔軟舒適的天然床鋪,很想躺下去。池邊有一道小木橋,一直伸延至水中。踏下去試探一下,沒有半點木塊老化的聲音,再大力一點跳一跳,木橋依然穩固,可以放心走至盡頭。坐下來看看這裏的池塘美景。陽光斜射在水面反射的光芒,襯托金黃色的蘆葦,景致宜人。
樹林走廊的盡頭是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因為這裏較空曠,假日很多人都會來這放模型飛機,飛機的馬達劃破寧靜,放飛機的人樂在自己的世界中,看風景的人也很想參與其中。走過大草地是一條石屎路──南生圍路,多走十分鐘就看到一列紅樹叢,雖然我們看不到著名的黑臉琵鷺,但一群來過冬的水鳥在樹林和岸邊飛來飛去,好像有心表演,忽高忽低的在水面略過。而南生圍的旅程,來到這裏也是結束的時候,再往前走,只是石屎的行人路,再一次與吵鬧的城市接軌。
後記
曾幾何時,小學生的語文書其中一課是南生圍,南生圍因為環境優美,是著名的寫生好地方。今時今日愛寫生的人很少,這裏也今非昔比,以前是一片廣闊無垠的田野和濕地,河岸有紅樹叢。今日濕地沒有了,基圍荒廢了。要記下南生圍的景色,也不再寫生,就像我,舉機按快門,留下這大概有天會消逝的美景。
交通
坐68X由佐敦往元朗谷亭街下車後北行,經泰祥街過了行人天橋就到南邊圍,從南面圍門走入元朗舊墟,由舊墟往北帝廟方向,穿過荒地就到渡頭。
橫水渡費:單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