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最大的特點是能侃。侃,就是說起事情來頭頭是道、理直氣壯的樣子。北京人將漫無邊際的閒聊,哪怕是風花雪月,還是國事家事,都能說上一通,稱為「侃大山」;能言善道的人,就被稱作「侃爺」。
北京人能侃,公認的是八旗遺風。清兵入關佔領北京以後,滿族八旗子弟享有世襲的固定俸祿,不必從事勞作,因而養尊處優、游手好閒者漸多,日日提籠架鳥、聽戲喝茶,旺了京城的茶樓戲棚,形成了京人好侃的品性。
由於八旗子弟地位非比平民,通常被稱為「爺」,以致北京如今帶「爺」字的稱呼特別多。外地稱「的哥」(的士司機),北京稱「的爺」;外地稱「大款」(富翁),北京稱「款爺」;就連北京大街上那些光着膀子(打赤膊)的,也被稱作「膀爺」。
發展至今日,侃已不再是北京人的專利,早幾年就有順口溜說:「十億人民九億侃,還有一億在發展。」但北京的「侃爺」,比起各地的「侃民」,有兩大賣點,一是黃段子,二是皇段子。黃段子,就是香港所說的「鹹古」;皇段子,就是宮廷的秘聞趣事,在如今就是政壇的蜚短流長,或者是披露官員隱秘,或者是嘲諷政局。「皇段子」源自「天子腳下」的優勢,是外地所無法取代的。
前幾年,「北京四大醜」之說傳遍海內外,「四大醜」指的是:「李鵬的字,朱鎔基的眉,李瑞環的臉,江澤民的媳婦(夫人)。」如此「犯上」之論,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難免被扣上「作亂」的帽子。
不過,對領導人評頭論足之說,從北京人嘴邊溜出來時,詼諧多於挖苦,並沒有多少不恭的意思。而且,北京調侃政治的順口溜、笑話,如今除了在互聯網上流行外,更以手機短訊的方式廣泛傳播,並不是當局想禁就可以禁得了的。
北京最近又流行一句話,說的是:「查來查去,江澤民是滿族,姓是葉赫那拉」。如果你聽完能會心一笑,說明你已對京式幽默已有相當體會,而且對中國的政局頗為了解。
這是諷刺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戀棧權位,企圖在幕後操縱中國政局,因為清末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正是姓葉赫那拉。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