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暫停交易的益高期貨,可望解決無法替一名大客戶向港交所(388)旗下的期貨結算公司繳付按金的問題。據了解,有證券行可能購入該客戶的期權組合,令港交所可能避過因今次事件而要「填氹」的危機,但仍未落實。另外,有內地公司昨日亦接觸益高,表示有興趣購入其業務。
益高期貨董事總經理張勤昨日接受查詢時只表示,問題仍在處理中,沒有資料可以透露。據了解,雖然益高期貨可望解決今次問題,但由於事件暴露公司內部對客戶的風險管理問題,監管機構質疑該行是否適合再從事衍生產品交易,故復業機會不大。
前日開市前,益高期貨被港交所暫停其參與者資格,不能進行買賣。據了解,涉及事件的中文大學財務系客座講師潘東凱乃益高客戶,由於益高無力代為填數,令港交所可能需要負上最終責任。
事件亦暴露經紀行對客戶的投資風險監管問題。前日證監會表示,交易風險乃港交所的監管範圍;但港交所發言人強調,是該所的風險管理措施發揮作用,才發現益高的按金水平不足,在前日開市前向該期貨公司追收按金;至於個別客戶的風險管理,應該由經紀負責。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問題是經紀行內部監控是否得宜,乃證監會負責監管,今次事件屬哪個範疇的問題,看來有待兩個監管機構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