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捧讀案頭微微封塵的楊絳《我們仨》,決定跳讀,重點翻錢、楊「平生傑作」即是女兒錢瑗的篇章。見到寫喬冠華用汽車把翻譯毛澤東詩詞工作的五人小組的組員之一的錢鍾書送回家,74年冬還要錢把工作做完的部份,即略過,當冇到。錢瑗37年5月生於牛津,自小病弱,95年尾發現患上脊椎癌,已屆末期,他們仨並不曉得實情。錢瑗卧床,動彈不得,想起母親曾經說過要寫篇我們仨,於是請母親割愛,在床上仰着書寫她當女兒的我們仨自白。目錄第三這樣寫:「我們不離開中國,不想做『白華』。」
目錄編排到十二,但只起題到七,阿圓在睡夢中辭世。辭世前還寫打油詩給母親,記:牛兒不吃草,想把娘恩報,願採忘憂花,藉此謝娘生。最末一句自謙不夠押韻,請母親修改。到已經不能進食,連筆也握不牢,阿圓叫服侍的阿姨替她寫信,心中放不下不懂煮食的母親,教母親到超市買福建產的菠菜與番茄麵,那種塊狀的,不是拉麵。跟牛肉、豬肉湯加胡蘿蔔、萵筍塊或芥菜心煨成簡便易食的爛糊,一小塊麵就夠。
書後附錄錢瑗畫父親的速寫,81年畫父親蹲廁,英文題Myfatherdoingamajor。90年畫爸爸「醜態」,衣冠端正,就是未戴假牙。阿圓97早春過世,錢鍾書98歲末離去。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絳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我們思念他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