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1年期不交收遠期合約折讓價,昨日一度擴闊至3840點子的歷史高位,但成交薄弱,也有市場人士趁機獲利回吐,同時由於美國財長斯諾給國會議員的函件日前被傳媒披露,他在信中揚言希望人民幣滙率「即時」採取彈性制度,故昨日市場焦點,轉向炒賣更短期的3個月不交收遠期合約,令其折讓價擴闊至900點子。
美國官員再向人民幣滙率施壓,主管國際事務的副財長泰勒前晚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指出,人民幣滙率「最少被低估了15%至40%……彈性的滙率制度才是適合中國的良好滙率政策」。
另外,共和黨議員DonaldManzullo指摘中國「操控滙率,藉此損害美國就業情況。」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349)財資部主管陳鳳翔表示,人民幣遠期合約交投薄弱,加上長假期減少同業交易對手,1年期折讓價擴闊至3840點子,即市場預期1年後,人民幣滙價將由每美元兌8.3人民幣,轉強至7.7915人民幣,交易員說尾市有獲利回吐,折讓價收窄至3750點子。
另外,自由行增加人民幣流入本港,東亞銀行(023)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昨日出席一活動後指出,目前銀行從客戶購入人民幣後,一般會透過找換店售予廠家,以支付國內工人薪金,但若人民幣數量增加,如何回流內地問題變得迫切性,所以冀金管局與人民銀行盡快傾妥內容。
他預料有關細節及由誰擔任結算行事宜,6個月可以傾妥。他續稱,個人認為中銀香港(2388)作為結算行最為合適。
渣打銀行董事及大中華區總裁王冬勝預期,人民幣業務細節要12個月落實,並認同由中銀香港任結算行實屬無可厚非。
多家銀行在黃金周增加工作時間以應付內地遊客,但首個工作天並未見人民幣兌換及開戶申請有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