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士疫潮的序幕於今年三月初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拉開,當時在8A病房工作的十一名醫護人員同時生病,疫症爆發一事才引起關注。沙士專家委員會報告書指,威院的感染控制架構有弱點,又與衞生署的溝通不足,而兩所大學的醫學院都認為,醫院已從中吸取教訓。
該報告書指,威院在應付大規模疫症爆發時有不足之處,在防感染控制方面有弱點,例如員工受訓不足、醫院環境欠佳、床距和通風設備不足、初期與衞生署的通報混亂、職責不清等。不過,報告書認為威院在逐步關閉服務方面的做法得宜。
中大醫學院署理院長霍泰輝表示,當時大家都「摸住黑」來做,已經盡力而為,現時並非追究責任的時候,能夠知道將來的改善方向,已是對病人最好的交代。「抗炎前鋒」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主任沈祖堯認為,報告內容中肯,也很高興委員同意他們逐步關閉醫院服務的決定。他又承認,當時威院確是存在病床太密、通風系統不完善的情況,現時已有改善。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梁秉中則稱,當時威院與衞生署等部門的溝通可說是「零蛋」,但現時應集中細看報告書的建議,希望將來做得更好。
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林大慶說,報告指香港流行病學人才缺乏,故港大將於年底前成立一個公共衞生學院,冀能把不同學系的專才集中一起進行研究。他又同意盡快設立衞生防護中心,但批評政府不斷削減大學資源,令大學要花費大量時間做財政預算,浪費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