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話:「瓷器怕缸瓦」,放在國際社會裏,美國是瓷器,北韓就是缸瓦。面對北韓,即使在攻打伊拉克問題上不怕挑戰聯合國安理會的美國,嘴吧再硬,身體語言還是收斂和克制──克制得要講多邊主義開六方會談,克制得北韓把製造核武說到嘴邊也不提動武。美國這副態度,跟對待伊拉克的有雲泥之別──就算伊拉克侯賽因政權口口聲聲說沒有大殺傷力武器,喬治布殊是動了手才算數。雙重標準下,明顯可見北韓吃定了美國。
北韓的核武傳說,非始於今日。八十年代,變節出逃到西方的北韓軍官,都傳遞出同一個訊息:北韓研製核武是千真萬確的事,寧邊核電廠一帶就部署了偽裝的坦克和導彈,也有隱蔽的地下設施防襲,平壤領導層既定的策略是有核武就能自保、就能增加發言權。八十年代後期,更有蘇聯軍官披露,北韓已擁有六枚核彈,如果消息屬實,那麼美國中情局估計北韓現有一至兩枚核彈是完全低估事實了;而北韓周四說把八千支用完的核燃料棒製造六枚核武,也只意味它的核武庫更強。
美國要舉行第二次六方會談了,北韓的底牌是永遠不會拆走核武設施,如果美國連這點也看不到,國務院也就從此別管外交事務了。北韓的核武哲學是完全中國的那一套,「有了核子,講話就能腰板挺直」,北韓這幾年天災連連,但核武建設完全沒有停止過,「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歷史又在重演。美國先前國務院內的泛亞派認定要對北韓強硬,如今只落得一個主動權拱手讓給平壤的下場。
越戰結束後,美國的亞洲問題專家總結出一條教訓:如果五十年代的反共白色恐怖沒有席捲美國,像謝偉思(JohnService)這些專家還留在國務院的話,以他們通曉亞洲和中國事務的能力,美國完全可以避免捲入越戰。今天的美國,如果能吸收四十年前的教訓,也許還趕及與北韓談得好一點、談得平和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