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中國將於本月中旬發射載人太空船上太空,這將是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國家送人上太空。從今天一連三日,本報將連續報道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讓讀者了解中國如何實現這個飛天夢。 中國專題組
據香港親中報章報道,萬眾矚目的「神舟五號」載人太空船將於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閉幕,亦即本月十四日之後即發射,在太空逗留時間約一天。這次壯舉一旦成功,將令中國躋身航天事業強國之列。
俄羅斯太空署發言人昨日歡迎中國計劃發射載人太空船上太空,並且表示俄方專家曾經協助中國有關歷史性發射計劃。據了解,中國有兩名準太空人早在九十年代就在俄羅斯訓練。
事實上,中國從過去的一窮二白,直至可以送人上太空,其間經過種種艱辛,背後亦有不少無名英雄付出不懈的努力。最早提出中國飛天夢的要數有「中國航天之父」之稱的錢學森,他在五六年初便向中國政府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中國成立了專責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航空工業委員會,還讓錢學森組建了國防部第五研究所,親任院長,專門研製火箭和導彈,令中國邁出了航天工業的第一步。
從六十至八十年代,中國歷經了多次席捲全國的政治運動,國家經濟陷入空前困頓。但中國的航天專家和工作人員仍努力不懈,在一九六四年成功發射全國首枚內載白老鼠的生物火箭。當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在甘肅酒泉發射成功後,令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有能力發射衞星的國家。
不過,中國的飛天夢並非順利無阻的,從七四年中國第三次發射衞星,遭遇首次失敗後,至今已有至少七次的發射失敗紀錄,雖然官方沒有公布失敗造成多少損失和人命傷亡,但已令中國的飛天夢遭到嚴重挫折。特別是九五和九六連續兩年內,中國三度發射衞星失敗,更令有關專家質疑能否圓夢。
隨着中國成功發射神舟號不載人太空船,飛天夢再度鼓舞了航天專家。中國第一批合共十四名太空人日前已經抵達位於甘肅酒泉的發射基地,這個耗資數百億元、花盡數以千計專家畢生心血的「升空夢」,只待一聲「發射」,便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