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爛船都有三斤釘」,但其實只要加入創意,廢物利用,原來爛船木都可以變出一件件既富藝術感又實用的家具。能化腐朽為神奇的人並非甚麼神仙、魔術師,而是兩個從事陶瓷藝術創作的兄弟──曾力、曾鵬,前陣子蔡瀾更協助二人在港舉行一個作品展,眼見反應熱烈,蔡瀾索性與香港代理郭生合資在花園街開設第一間專門店,售賣二人獨一無二的作品,讓更多人可以欣賞得到他們的佳作。
記者:黃婉冰 攝影:陳盛臣
由曾氏兩兄弟合組的「虞公窰」在佛山無人不曉,其作品風格以獨特見稱,既保持了「窰」的傳統,亦加入了自己的現代意念,效果別具風格。兩人出身陶藝世家,父親是當代著名陶藝家曾良,用陶瓷做鷹作最出名,有「鷹皇」之名,在父親的薰陶下,二人自小已對泥巴大感興趣,長大後亦分別到藝術學院進修,哥哥曾力畢業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著名老藝人吳灶生是其師傅,弟弟曾鵬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兩人的作品風格明顯不同,後來更共同將興趣發展成為職業,數年前二人連同一班民間藝人、實業家在佛山開辦了「虞公窰」,最初以生產陶瓷為主,近幾年才開始運用爛船木製作家具。數年前,一次偶然機會下,蔡瀾第一次看到作品後十分喜歡,於是經過代理商郭生穿針引線,親到佛山認識這兩位藝術家兄弟,早前更協助他們舉辦作品展,只是籌備就花了三年時間,眼看作品展這麼成功,便決定跟郭生合資開這間專門店。
茶座概念來自鄉村的石磨,將原有的石磨保留,鑲嵌在用船木製成的枱上,沖茶時,水會隨着石磨流到陶瓷盆內,一邊沖茶一邊聽着水聲滴滴嗒嗒,設計別具心思。
陶藝作品可以說是兄弟倆的成名作,特別是佛像、人物雕塑,像這個鍾馗引福入門花瓶,手功精細,鍾馗栩栩如生,無論用色或雕塑都與傳統陶瓷不同,頗具現代感。
帶有少許中式藥櫃影子的五桶櫃,可以用來放零零碎碎的雜物,櫃頂還可以擺放其他裝飾品,木質堅硬,起碼可以用上幾年時間。
客人可以度身訂做,甚至根據家居環境設計不同的家具,起貨期要視乎大小及款式,飾物架是其中一款,經過長年累月浸泡的船木加上簡單的設計,有着濃厚原始氣息。
略嫌家具太大件,可考慮這些體積較細的擺設,這個名為佛手座的木座,造型有如佛手一樣,三條木柱代表佛手的三隻手指,最適合用來擺放風水植物或陶瓷擺設。
曾力表示在整隻船中,以船頭的昆甸木樁最為堅硬,所以特別選來做茶几,整塊木完整拆下來後,經過打磨等工序,再用古老的鑲嵌方法裝嵌,仔細看,鑲嵌位果然無隙縫,不得不讚歎其手工的精巧。
除了莊嚴的佛像外,店內還有其他較富現代感的擺設,各種盆栽小擺設便是其中之一,這些十二生肖小盆飾,造型得意,客人還可以揀選不同的植物。
對選木,他們只會揀馬來西亞的漁船的木,「只有馬來西亞漁船的木最堅固,被海水浸泡長時間都爛而不腐,用來當柴燒太過浪費,循木而做,因應不同的部份去做不同家具,我喜歡用船木做出來的家具感覺很自然。」哥哥曾力表示。
店名:虞公窰
電話:34223282
地址:九龍太子道西168號地下(花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