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 - 吳靄儀

稱呼 - 吳靄儀

最能反映文化背景的就是稱呼了。甚麼是正確的稱呼,在香港幾乎是個無法解答的問題。最近有一次跟來自大陸的年輕法律工作者聚面,有一位問應該怎樣稱呼我,我就無法給一個滿意的答案。
在座的有我的一位立法會助理,她稱我為MissNg,但不是吳小姐。以前在《明報》任職,《明報》的同事稱我為吳小姐,但不會叫吳博士。香港政府所有給我的正式文件都稱我為Dr.Ng,因為這是我的學位頭銜。九七之後,漸漸變為吳議員,我照答應不誤。記者行家稍熟絡的多數連名帶姓叫「吳靄儀」,但英文一定只叫名字,絕不會連名帶姓的叫MargaretNg。有一次,某機構的職員來電話,以英文連名帶姓的叫,我明白這人不懂禮貌而非故意無禮,但也不由自主覺得反感。
現在還有五花八門的奇異稱呼,有些非歐美的說英語人士會叫MissMargaret,這本是絕對不正確的,因為只有家裏的傭僕才會這樣稱呼,與「寶姑娘」、「寶二爺」異曲同工。唯一解釋,就是外國人無法想像Ng應怎樣唸。歐美非歐美,電郵似乎成立了新習慣,以DearMargaretNg稱呼,這是全球化的結果。誰知貴國用姓氏還是名字行先?誰知某個名字是男是女?
美國人差不多初見面也以名字稱呼,甚至用暱稱,但其實在親暱之中有不同距離;英國人相識到老都稱Miss,Mr,Mrs某某某,但客氣之下有默契。這是指有文化的。大陸或者台灣做法叫中文名字不帶姓是平常,在香港,可以叫我作「靄儀」而不教我汗毛直豎的人(親戚除外)恐怕沒兩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