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棚,魚缸,石榴樹。」老北京記憶中的四合院的夏天,此景不再。就算當局去年八月圈定的五百三十九個保護院落,一年來也有五十四個已經消失。情況的惡劣,令一些胡同和四合院的保衞者相當沮喪:「四合院今天還在,明天就沒了。」
取代四合院而起的,除了高層住宅,就是寫字樓、商廈、酒店。中國著名建築專家吳良鏞形容,北京的城市建設是「好的拆了,濫的更濫,古城毀損,新建凌亂」。
北京古城的破壞,自五十年代拆除城牆開始,至近年愈演愈烈。推土機軋過數千條胡同,連片的四合院成為廢墟,令西方傳媒也為之扼腕。
倫敦《建築評論》感歎:「中國人以驚人的毅力和巨大的精力,建造了一個可怕而難看的首都。」法國《世界報》指出,土地投機者正在毀掉連「文化大革命」中都可以保存下來的一切,文章的標題諷刺地稱:「讓上千個曼哈頓在古老的中國遍地開花吧。」
內地官方傳媒也不時披露四合院的痛苦遭遇,但矛頭往往指向唯利是圖的地產商,卻迴避了在背後支撐地產商的最高當局。事實上,近年內地學者集體上書反對最激烈的兩大建築,是本港富商李嘉誠興建的王府井東方廣場,及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極力推動的國家大劇院。
而北京市政府、中央各部委爭相建立的行業性博物館,也是遍城開花,目前正式註冊的博物館有一百二十一個,至二○○八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時,會增加到一百三十個,數量將躍居各國首都的第二位,僅次於英國倫敦。但是,北京大多數博物館,觀眾寥寥無幾,門可羅雀,學者批評這些博物館是「掛在牆上的教科書」,是為了彰顯執政者的政績而已。
莫斯科的新阿爾巴特街,曾被譏為「莫斯科的假牙」;北京街上眾多的高樓大廈和博物館,無異於這座古都的「假牙」。江澤民精心粉飾的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兩大工程,則是北京最大的兩顆假牙。前者耗資一億九千萬元、後者預算耗資二十六億八千八百萬元(總額接近全國三千萬貧困人口兩個月的收入),大片的傳統民居被迫拆遷,這好比是暴發戶特地敲掉門牙,去鑲上純金的假牙以作炫耀。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