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勞工政策發言人
鄭家富
經歷連串打擊後,近日香港經濟似乎稍有起色,剛公布的最新失業率,是九月來首次回落。加上「自由行」的實施、最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簽署,經濟復甦、失業率逐步改善彷彿指日可待。
然而,香港面對的是結構性失業,即使經濟復甦,低技術、低學歷勞動人口的失業問題仍然棘手。根據《2005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初中及以下程度的人力供應將超過人力需求,二○○五年將有136,700過剩的供應,相當於該教育程度人力供應的百分之十一。在失業的兩個重災區,青少年及中年兩個年齡組別中,不少便是低學歷、低技能的勞動人口。
中年人口方面,他們佔了初中或以下教育程度人口的六成,中年婦女的教育程度更較整體中年人口為低,加上年齡、性別歧視,她們在勞工市場的競爭力非常薄弱,以香港的經濟結構而言,實難以找到機會投入勞動市場。發展家務助理行業正可配合他們的能力及需要,有效紓緩中年婦女的失業問題。
改善低學歷中年人士的失業問題的方法,應是鼓勵勞工密集行業的發展,回收及循環再造工業便屬此類行業,從收集、分類,以至處理工序,均須大量人手處理。可是,地方、營商成本、技術等問題,都令該行業難有發展。提供土地、發展基金,扶助再造業的發展,實在是值得考慮的方案。
青年的失業問題比中年人口還要嚴重,十五至十九歲青少年的失業率超過三成,遠遠高於整體失業率的百分之八點六。要避免青少年以後長期失業或成為邊緣勞工,便需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多元化教育、培訓及發展機會。
協助青少年創業自僱亦是解決失業問題的可行方案,在聯合國國際青年論壇的「青年人與就業工作小組中」,青少年自聘便是一個重要的討論課題,但香港在這方面的支援明顯不足,現時的創業服務只限於成年人,青少年得不到有關的支援。
其實青少年的不少特性都有利他們作出創業自僱的嘗試,他們敢於嘗試新事物、有創意、在時裝及電腦遊戲等方面緊貼潮流。提供切身的創業支援服務,幫助他們在創意工業方面創業,可以發揮他們的優點及興趣,若同時提供進修課程,讓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邊學邊做,更可提升其技術及能力,培養一技之長。
總括而言,以香港目前的經濟結構,即使經濟復甦,失業問題仍難解決。只有針對失業的高危族群的特性,發展合適的工業,如循環再造業及創業工業,才可望紓緩低學歷勞動人口的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