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昨日終於公布,由本月二十七日起,正式接受投資移民申請,除了內地居民因為外滙管制問題未解決不能申請之外,其他合資格人士只要在本港投資不少於港幣六百五十萬元,即可來港定居。
保安局副秘書長黃偉綸承認,這個名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旨在吸引「資本投資者」來港,希望他們帶來的資金既可促進本地金融和經濟活動,同時亦有助推動本地消費,故此他們是否最後選擇來港定居並不是首要考慮。
根據計劃規定,投資移民可以選擇投資房地產及金融資產。當中房地產是指本港的商用、工業或住宅,包括土地和樓花。至於指定金融資產則包括股票、債券、存款證、後償債項,以及單位信託基金或互惠基金。故此,許多人都憧憬香港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會因而受惠。
六百五十萬元的投資金額,明顯是比澳洲及加拿大等國家的要求高,比較接近的是新加坡的一百五十萬坡紙(約六百多萬港元),這表示特區政府仍是滿懷信心,覺得香港有吸引力。據政府的資料,東南亞以及加拿大方面已經有人對新計劃表示有興趣。
長期以來,香港缺乏完善的人口政策。特首董建華去年在爭取連任時,也視此為第二屆任期內的首要工作。當時他最大的目標是希望中央政府可以給予特區政府權力,審批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的內地移民,讓特區可以輸入專才及優才,解決香港人力錯配的問題,從而減輕新移民對香港社會造成的沉重負擔。
可惜在這個問題上,中央始終未肯讓步。特區政府結果退而求其次,先行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希望可以吸引有投資能力的人士來港,為香港經濟帶來新動力。
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國際都會,香港應該有本身的人口政策,歡迎有能之士來港投資和定居,以提高香港的競爭力。以此計劃為例,如果真的有數以千計的人士申請,則可以為香港帶來數以百億元的資金。但長遠來說,投資移民救不了香港,中央政府如不將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的審批權交還特區,一年五萬五人,回歸六年已近三十三萬人,這才是最大的人口問題。
﹙圖﹚黃偉綸(左)坦言,計劃旨在吸引資本投資者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