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江朱時代的國慶日

後江朱時代的國慶日

在中國進入建國五十四年紀念前夕,香港懷着大發國慶財的期望。大家預期國內旅遊團和自由行要帶來多少生意,內地和香港的更緊密經貿關係要帶來多少利潤,香港超級富豪的父子家屬團在領導人面前留下甚麼良好印象,對香港資本在內地的擴張帶來甚麼好處。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陸德泉

相對於這些狹隘的金錢本位思想,民族主義者把近年來內地的變化看成是中國的崛起。中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城市化和房地產高速發展,農村慢慢消失,中國好像已經步入了現代化的門檻。國際上,中國加入世貿,在坎昆世貿談判上與其他發展中國家聯成一線,抵制了發達國家在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和服務業市場的壓力。中國好像最新成為領導發展中國家的龍頭大哥。

社會矛盾日益嚴重
在中國步入建國五十四周年的門檻,江澤民和朱鎔基入世盛世夢留下的問題,不得不由接班的胡錦濤和溫家寶承擔。沙士的爆發揭露了改革開放二十年間,城與鄉、發達與貧困地區的衞生醫療狀況分化嚴重。不要說沙士、肺結核和愛滋病,農民連一般疾病也看不起醫生。不少農村在產業化調整下,愈調愈貧;更多的農民只有外出打工謀生。中國過去兩年走運,小麥和玉米因國際的小麥失收和對轉基因玉米的抗拒而暫時渾過了全球化的挑戰。

在政策和國債的推動內需下,大中小型城市高速發展。大量拆遷侵害了原居民利益,激化社會矛盾,迫使那些拆遷戶不惜以自殺來抗議。大規模圈地和投資熱潮造成房地產泡沫,大量城市居民已被房屋貸款五花大綁。房地產泡沫的隨時爆破,房地產企業和買家的不良借貸隨時對中國的金融制度帶來嚴重的衝擊。
江朱盛世以政府推動內需帶動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造就無數大大小小的貪官。新班子終於法辦了原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原雲南省省長李嘉廷、原浙江省副省長王鐘麓、原河北省副省長叢福奎、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潘廣田、原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田鳳岐等大案。案情揭露的攬權腐敗、對檢舉人的打擊報復行徑令人咋舌。這些高層貪污案暴露了官僚體系無法對高層領導進行有效監督,中央政府對地方諸侯的失控。由此下推,地方市縣鄉鎮幹部的貪污瀆職規模簡直不敢想像。

雖然中央政府再次重申媒體對社會的監督作用。可是,中央台的重點監督節目「焦點訪談」卻透露過去幾年承受了重大的政治壓力,不得不減少揭露政府問題的報道。另外,新聞記者的專業操守亦面臨金錢的甜蜜引誘,而削弱了新聞的監督力量。最近新華社揭露,有十一名新聞記者在二○○二年採訪山西繁峙「六二二」特大爆炸事故中,收受當地有關負責人及非法礦主送的現金、金元寶,協助掩飾事實。
在中國踏入五十四個年頭,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中激化了民眾維護權益和抗議的行動。農村和城市出現了更多沒有媒體報道的集體上訪的行動,農民圍攻鄉鎮政府的激烈行為也不少見。有些民工被迫以自殺的威脅來追討欠薪。受暴力迫遷的農民和城市居民選擇在天安門自焚來公開抗議脅迫他們的暴力,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正視問題,派遣調查組去解決矛盾。

着重維護勞工權益
國內更多有心之士採取了法律程式來迫政府進行體制改革。孫志剛拘留致死案觸發了一批法律學者以此為突破口,對收容遣送辦法進行啟動違憲審查程式的歷史性試驗。雖然在國務院從善如流下以取消條例來避過撕開違憲審查的口子,違憲審查程式不得不暫時停止;民間運動利用法律來改革政府體制的嘗試還是需要肯定的。
在國慶前,召開的全國總工會十四大修改工會章程,承認現在侵害工人的情況嚴重,要把維護勞工權益放在工會工作的首位。當然,維權只可以由總工會來維,勞工還是沒有自行組織工會的權力。
在國慶前,在全總十四大召開前,全國總工會大樓被爆破了。倒下去的究竟是維護工農利益的傳統,還是代表工農利益的壟斷地位和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