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清水灣半島左右逢源放完風箏看日落

短線遊:
清水灣半島左右逢源放完風箏看日落

向左走,向右走,自己揀。說的是清水灣半島的兩條郊遊徑,靠右一條行龍蝦灣,靠左一條行釣魚翁山。論沿途海光山色,兩者皆美,兼輕鬆易行,分別是前者兼玩釣魚放風箏,後者可觀日落。
自問是「行得起」之人,早點出發,就當挑戰自己,一日行畢兩徑。拖着發痠雙腿回家,這才叫遠足。

記者:陳漢榮

■釣魚翁徑途經田下山,坐在山腰處的高石上吹風看日落,一絕。

右徑
龍蝦灣郊遊徑 行山放風箏
全長2.3公里,由龍蝦灣路出發,沿馬路行約半小時到達郊遊徑起點,順走石級小路,上斜過平托坑山,經最高點大嶺峒落坡,終點大坳門公園。別給自己藉口,全程只1小時,一般人的體力絕對應付有餘。

■大癩痢(右)與癩痢仔(左)。

■風箏漫天飛舞,大坑墩就勝在夠熱鬧。

觀石刻看浪花
未抵起點,先看臨海摩崖石刻,所在有路牌指示,易找。此石刻於1980年給遠足人士無意發現,狀甚模糊,上有幾何圖形及鳥獸狀圖騰紋理,出處未有定論,有謂只是天然侵蝕,有謂是遠古船民刻在岸邊的出海紀錄,現為法定古迹,外有玻璃框保護。
到龍蝦灣,可稍事歇息,觀浪濤拍岸亦賞心悅目,嫌靜,拋絲釣魚亦不錯,龍蝦灣是冷門旅遊點,未受污染,故水清多魚,要釣油面、剝皮、石狗公,一點不難。

地勢平起鳶易
上平托坑山前,有涼亭供納涼,涼亭對開有一片如足球場般大的平緩草地,地勢平坦,無碎石絆倒遊人,加上三面環海,海風強勁,是放風箏熱點。放完紙鳶,上山,平托坑山算是整條郊遊徑比較難行的一段,難行,不在崎嶇陡峭,難在山路上斜,累了,就乾脆在石級上躺下來,建議邊行邊歇,感覺舒服得多。

大嶺峒觀西貢海
此徑是眺望西貢海的最佳位置,大嶺峒高291米,視野絕佳,山頂上有觀景台,按圖索驥,平添你不少地理知識:山下,是清澈的西貢海,最近岸的兩個小島,大的叫大癩痢,小的叫癩痢仔,附近多珊瑚,屬自然生態保護區;視線放遠點,左面有平面洲,右面是青洲,再遠是果洲群島、甕缸群島。

大坑墩漫天風箏
忘記自備紙鳶,錯過了龍蝦灣的放風箏場地?別愁,郊遊徑終點是大坳門公園,往小食亭買隻色彩斑斕的紙鳶($25至$40),上大坑墩涼亭盡可放個飽,這裏地勢較高,平均高於海面100公尺,特別食風,缺點是遊人多,「空中交通」繁忙,易互相「纏鳶」。

■龍蝦灣風高浪急,拍岸聲震耳欲聾。

■好高,自然騖遠,西貢海盡入眼簾。

左徑
釣魚翁郊遊徑 吹風看日落
全長6.6公里,起點在孟公屋,走清水灣半島,沿途經上洋山、下洋山、廟仔墩、釣魚翁山、田下山,最後落西貢天后廟,全程2小時半。山過山,上斜落坡,體力消耗會多點,建議自備足夠糧水。

■從廟仔墩遠眺,近處是清水灣,遠方是高爾夫球會。

■向西,將軍澳與港島一覽無遺。

■遠看釣魚翁山,山峯尖得像直插上天。

廟仔墩俯瞰清水灣
別給一大堆山名嚇怕,行的雖是曲折多姿的山路,但大部份都是易行的寬濶石級,兼沿途有地圖及指示牌帶路,迷路機會等於零。上下洋山正好給你熱熱身,到中段的廟仔墩,開始有看頭,山下就是熟悉的清水灣,現過了泳季,海水特別清澈,一瞥,腳底盡是一片藍。

西貢三尖釣魚翁山
再行就是344米高的釣魚翁山,此山與蚺蛇尖及魚巖頂並稱「西貢三尖」。遠看,山峯的確尖,近山頂一段亦較陡峭;近觀,反而不覺尖,山路雖斜但易行,加上路程短,15分鐘已可到達山頂,既已行至此處,別放棄,吸口氣,登山去也。
理論上清水灣半島位處東面,但田下山山腰向西一面的峭壁,有幾塊凸出來的高石,是看日落的最佳位置。是危險了點,但自問身手好的話,可嘗試攀上石頂,石之巔山風急勁,眼前將沉未沉的鹹蛋黃,這麼遠又那麼近。

香港最早紀年石刻
郊遊徑接近尾聲,意猶未盡的話,落山後可續賞天后廟摩崖石刻。此石刻比龍蝦灣古石刻更有來頭,因它是香港最早的紀年石刻,刻文記載於1274年,時為南宋,是汴梁人嚴顯彰與三山人何天覺同遊南北佛堂門的遊記,也是研究南北佛堂門的第一手資料。

最大最古老天后廟
遊程的終點,到達了早負盛名的西貢天后廟。天后廟又稱大廟,相傳林氏族人在大廟灣附近船沉遇溺,手攜天后像,漂浮至鄰近的東龍島,二人大難不死,遂在東龍島立廟供奉,其後在南宋咸淳10年遷至現址,距今超過700年歷史。天后寢宮內的3張龍床,據說一摸就能如願添丁,信不信由你。



交通
龍蝦灣郊遊徑:鑽石山地鐵站乘91號巴士或彩虹地鐵站上牛池灣文娛中心乘專線小巴,到清水灣與大坳門道交界處下車。釣魚翁郊遊徑:乘91號巴士,到清水灣道近孟公屋附近下車。

■近觀,峯頂圓圓的,視覺上並不那麼尖。

■石刻有700多年歷史,迄今還字字清晰可辨。

■大廟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天后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