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未試過咁益香港

工總:未試過咁益香港

各商會普遍對CEPA附件內容表示支持,工業總會主席梁君彥更以「全世界都未試過有人咁樣益香港」來形容。

盼業界多作創新意念
他認為,CEPA令香港的產品和公司趕及在世貿組織(WTO)協議開放市場之前,比外資先一步進入中國市場,故本港商界應仔細參考CEPA內容,多作創新意念,為本身的產品創造商機。
梁君彥稱,CEPA可視作中港政府之間的一個持續機制,對港商來說更是「一個有生命的條約」。產地來源規則方面,他認為中央聽取了本港廠商的意見,故187項產品沿用現有的產地規則;46項採用「關稅項目轉變」的方法,對港商而言駕輕就熟。
至於餘下40項產品採用30%附加值規定,雖較目前的25%為高,但因為開發、設計、知識產權等的開發成本可計入附加值的百分率,故相信對業界影響不大。他認為,30%附加值的規定,可鼓勵港商投放更多資源於產品設計與開發,有助提升香港工業的檔次。對於開放電訊服務業市場,他認為這有利加強香港作為亞洲區資訊科技中心的地位。

翁以登:港公司定義合理
另外,根據修訂後的「香港公司定義」,要求藉併購香港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公司,其在香港公司的持股量若佔控股權,即逾51%,則需要在收購1年後才可進入內地。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認為,有關要求合理,並不影響正常的股權自由轉讓商業投資活動,並鼓勵有潛力的投資者到香港投資。
香港英商會行政董事夏偉邦則相信,有關修訂將鼓勵外資公司透過併購香港公司進入國內服務業市場,因為若要成立新公司,需花3年時間,透過收購控股權則只需1年時間。不過,他估計外商仍要相當長時間來評估其可行性,相信要待一兩年後才可看出外商的反應。
中華總商會會長曾憲梓表示,落實CEPA的規則較原先寬鬆,但他會爭取將本港食品製造業列入下一輪零關稅名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