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流行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歲歲來襲,現時又是轉季時分,隨時病倒。不想整天與紙巾為伍,燒得頭昏腦脹,這裏痛時那裏痛,便是時候進補,做好防禦措施了。
記者:邵超 攝影:陳盛臣
模特兒:Angel(RichStrategy)
有云維他命C可防流感,但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營養師黃綺雯(Cora)稱未有研究證實,要增強免疫力須多方面配合。
Cora設計營養食譜,今次特別揀選了番茄作為主要材料,番茄所含維他命C不是最多,但含較胡蘿蔔素更具抗氧化功能的茄紅素,另外維他命A(可保護肺部及氣管黏膜健康)、維他命E(保護維他命A免受破壞)、葉酸、鉀離子、鈣、鐵、鋅以及有抗氧癌礦物質之稱的硒亦很均衡,對女性尤其有益。另外,維他命C亦可在酸性水果和蔬菜中吸收,因維他命C屬水溶性,遇高溫會受破壞,故水果較蔬菜為佳,而每天攝取過量的維他命C也會被排走(每天建議攝取量為60毫克)。
鋅質+維他命C
魚含鋅質,必須用清水浸的吞拿魚,生吃蔬果又可吸取豐富的維他命C,現時天氣仍然炎熱,不失為清涼小吃。
材料:罐頭水浸吞拿魚1罐、大番茄4個、西芹粒適量、提子乾2湯匙、粟米粒2湯匙、原味低脂乳酪4杯、鹽少許、胡椒粉少許
做法:將吞拿魚隔水,加入提子乾、西芹、粟米,再加入原味低脂乳酪拌勻,繼而橫切番茄去核成杯形,再將吞拿魚等餡料釀入番茄杯內即成。
好有營養:含豐富維他命A、C及E、鋅、鈣、番茄紅素及黃鹼素。
據註冊中醫師余康明稱,流行性感冒屬時行感冒或重型感冒,在中醫溫病學派中又稱之為「春溫病」。發病原因是體內正氣不足(即抵抗力下降),加上受到外間流行性的邪疫毒(一段時期流行病毒)侵襲,內外夾攻即會發病。正規中醫一定要講究「辨證施治」,即按不同體質及表現分類型治療,簡單地可歸納為風熱型時行感冒及風寒型時行感冒兩類,預防食療亦有不同。
一、熱底煲板藍根
病症:高熱多汗,全身疼痛,似頭痛骨病為主,鼻涕黃濁,咽痛咳嗽,痰色黃而濃稠,舌苔偏黃。
解救良方:疏風清熱流感湯
材料:板藍根、崗梅根、野菊各五錢;銀花、連翹、牛子、桑葉、貫眾、魚腥草各三錢(又有如兼有咳嗽胸痛,加川貝三錢、婁仁五錢)
做法:用清水四碗煎約45分鐘,煲成一碗。
好有功效: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切忌:身體虛寒、手腳不溫,腎陽不足者忌用。
二、寒底煎桔梗水
病症:畏寒少汗,周身痠軟,頭脹鼻塞,鼻流清涕,咽癢咳嗽,痰白而稀,舌苔薄白。
解救良方:疏風散寒流感湯
材料:防風、芥穗、薑活、獨活、蘇葉、桔梗、川芎、白芷、桂枝各三錢、生薑六片。
做法:用清水三碗煎約50分鐘,煲成一碗。
好有功效:疏風散寒,防風荊芥,祛濕止痛。
切忌:身體灼熱、口滾鼻㷫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