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儀
全港打工仔差點兒受選舉縮短投票時間而失去履行公民權利的機會。政府宣布收回七時三十分關票站的建議,證明公民社會的起動、市民的異議表達,有助監察政府。此反面教材亦可用來作更深遠的公民社會思考。
今屆登記選民激增,投票時間卻意圖縮短,政府竟沒有人潮擠塞的邏輯應變。胡國興「何不食肉糜」的思想也令人咋舌。香港失業情況嚴重,人人自危,怕隨時加入失業大軍,勞資關係緊張,保飯碗是大事,試問有誰膽敢擅離職守履行公民責任?所以,連日來反對聲音多來自需要長時間工作的升斗市民。
很明顯,上班族會受到縮短投票時間所影響,但我們也不能小覷它對於非就業人士的影響。觀察選舉行為模式,一些不用上班工作的市民,尤其是家庭主婦,多會等待丈夫回家才一起去投票。這並非為了趁熱鬧,而是婦女擔任照顧者的角色,在家要帶小孩,照顧長者,她們不會放心把幼小獨留在家,也不會安心把小孩留在票站外。故此一般情況下,家庭成員都會扶老攜幼到票站,輪流照顧幼弱,好讓每位家庭成員都有幾分鐘的個人空間,好好投下一票。
這種行為模式的出現,反映了社會政策的問題,託兒服務不足,婦女無奈不得不做飯,平日迫不得已帶着小孩上街市。做飯是私領域義務,投票是公領域義務,婦女當然想二者皆好好履行。一直以來的辦法,就是等丈夫歸來再一起全家去票站。可是,丈夫未返,又不能丟下私領域義務,而票站卻要提早關門,婦女惟有被迫放棄公民權。我們將要失去的,不單是一位位打工仔的票,而是一個個家庭的票。
在公民社會中,民主、人權、法治,以及表達意見的自由,應人皆有之。但婦女和其他老弱人士,在社會資源和公共政策缺乏婦女角度和弱勢觀點的情況下,權利往往被埋沒。在七一遊行隊伍中,我們看見寫着「主婦唔只識洗衫,也會出來反廿三」的橫額,該清楚婦女作為公民社會的重要一員,她們對於香港民主的訴求應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