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九六年,筆者便曾提倡注射預防流行性感冒疫苗,可惜公眾初期反應較為冷淡,對預防流感不以為然。
在九七年爆發禽流感後,政府開始為約四萬名居於院舍的長者注射流感疫苗。「沙士」過後,市民比前更關注健康,因而大大提高預防流感的意識,近期甚至出現流感預防疫苗供不應求的情況。
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經常會出現流感。若有人患上流感,在人多擠迫的地方打噴嚏或咳嗽,便會很容易把病毒傳播。此外,由於流感病毒經常出現變種,令預防流感的工作不能有十足保證。因此,我們只能盡量減少感染的機會,而無法完全防避。
注射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其中一個辦法。每年二月,世衞專家會估計該年可能出現的流感類型,然後製造疫苗來應付流感爆發高峯期的需要。
但由於流感會不斷變種,因此所製造疫苗有機會不是專門針對其後爆發的流感類型,而且流感疫苗的預防效用會因年齡和身體狀況而各有不同,例如一般年輕人注射後會有七至九成的效果,而長者一般只有五成。
儘管如此,但筆者仍建議高危人士,如長者、長期病患者和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的人士,應注射流感疫苗,以減低併發症和死亡率。
至於其他人士,可因應個別的身體狀況和各自需要,來考慮有否需要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
勞永樂醫生
香港電台第一台「健康男女」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