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HydrogenPeroxide),一般是用作消毒傷口的化學液體,然而雙氧水本身並不含酒精成份,很容易釋出氧氣,所以若將雙氧水塗在皮膚或傷口上,當雙氧水氧化時,便會殺死皮膚上細菌,但雙氧水殺菌功能有限,若傷口較大,市民還是應求醫治理。
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馮應昇博士指出,雙氧水是過氧化氫的水溶液,是一種極不穩定的化學液體,若把雙氧水放進細小器皿內不斷加熱,雙氧水釋出的氣體會不停積聚,若氣體膨脹迅速,最後連器皿也無法承受如此龐大的壓力時,積聚的氣體在「無路可逃」情況下便會引發大爆炸。
馮應昇續稱,雖然市面出售的雙氧水濃度只有百分之三至六,但因為雙氧水本身會自行分解產生壓力,所以貯存時要經常檢查,避免容器「谷爆」,這次雙氧水爆炸事件中,若波及廚房內的石油氣樽,隨時會引致石油氣大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傷亡可能更慘重。
另外,中文大學客席教授曹宏威博士表示,雙氧水在被火加熱至七、八十度時已開始不斷釋放氧份,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已構成爆炸的重要條件,不斷釋出的氧份,亦同時會對火勢產生助燃作用,火勢愈大雙氧水釋出的氧份愈多愈快,產生更大的爆炸力。
至於今次事件中的爆炸威力,由於無法確定雙氧水的實際濃度,被火加熱的時間及其他因素,故很難估計其破壞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