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貓死了 - 鍾偉民

如果貓死了 - 鍾偉民

今年的冬天,一定會很冷,因為過了中秋節,聾貓大白燦就不斷長毛,毛細柔而濃密,還不斷暴食增肥,每天回家揪起他掂量,怎麼又重了?簡直變成一團毛茸茸的脂肪球。動物比人類能感應和適應氣候的轉變,夏天減食,掉毛,新毛硬而直;秋風起,不必購寒衣,換上「冬毛」,睡在冷氣間,看着,就覺得人不如貓。
秋後的大白燦,最可愛。「還會『可愛』多久呢?」貓,已經活了快六年;九九年,阿燦從大陸偷渡到香港,百病纏身,沒想過能活這麼久;如今,卻希望他還有兩三個「六年」。
讀友來訪,說起他們的貓,像家中的一員,死了,澳門沒有為貓狗火化,讓飼主領回骨灰的服務;寵物死了,遺體只能夠送到甚麼狗房,狗房集齊了死貓死狗,每星期送去亂葬崗。「貓這樣死了,魂魄,說不定會讓野狗們欺負。」讀友無奈把死貓偷運到香港,火化了,再把骨灰帶回來,撒在旅遊塔前的南灣湖;他們一家就住在湖邊,門前煙霞,是愛貓的骨灰霧。聽了,心下黯然。香港家在海邊,沙灘有出租小船供人划出去垂釣,早為阿燦設想好後事:密封了貓屍,連他鍾愛的玩具和貓女阿花的豔照,用一個箱子盛着當棺材,纏了磚頭,租船載到汀九橋下再沉到大海裏;海裏有魚,阿燦愛吃魚。但貓避董亂,已遷居澳門,遇三長兩短,怎麼辦?難道,就扔到街頭的垃圾箱去?想着,心就灰了。
「唯有生前待他好一點。」這是唯一可以做的了;對待豬朋,我漸漸也抱持着這樣的態度,免得他們死了,再來追悔。《人貓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