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7城天災高危

亞洲7城天災高危

世界銀行(WorldBank)轄下組織的「天災管理設施」表示,亞洲是全球最容易發生災難的地區,其中日本的神戶、泰國的曼谷、印尼的萬隆、尼泊爾的加德滿都、中國的大慶、菲律賓的馬尼拉和碧瑤,被列為「亞洲具天災風險的七大城市」。

這七大城市不少都是旅遊熱點。該組織引述「亞洲天災防備中心」的報告指出,神戶、加德滿都、萬隆和碧瑤都有發生大地震的危機,馬尼拉、曼谷和大慶則因常發生嚴重水災,而被列為具天災風險城市。
報告指由於亞洲的城市經濟發展愈來愈迅速,人口亦日益密集,一旦發生災難,造成的破壞將比以往更嚴重。
唯一有兩個城市上榜的國家是菲律賓,其中北部高山省碧瑤市九○年發生黎克特制七點七級大地震,造成至少一千人死亡或失蹤,很多旅館及大樓倒塌,令群山環繞的碧瑤市因交通受阻而與外隔絕。
中央社

曼谷水災
泰國 曼谷(Bangkok)
人口:680萬
國家人均收入:53,820港元
嚴重天災:1995年暴雨成災,逾200人死亡
災後措施:改善去水系統防洪,加設水泵在三小時內疏道洪水

馬尼拉水災
菲律賓 馬尼拉(Manila)
人口:1000萬
國家人均收入:32,760港元
嚴重天災:1995年颱風吹襲後出現大洪災,至少1000人溺斃或觸電死亡
災後措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發放災難基金加速重建

神戶地震
日本 神戶(Kobe)
人口:150萬
國家人均收入:218,400港元
嚴重天災:1995年7.2級地震,6430人死亡
災後措施:展開5年緊急地震災難預防計劃

大慶水災
中國 大慶
人口:230萬
國家人均收入:34,320港元
嚴重天災:1998年河水暴漲,527個油井關閉,當年產油量下跌200萬加侖
災後措施:設立彩票籌款14億港元,資助成千上萬災民

碧瑤地震
菲律賓 碧瑤(Baguio)
人口:12萬
國家人均收入:32,760港元
嚴重天災:1990年7.7級地震,至少1000人死亡或失蹤
災後措施:私人機構參與救災,援助災民

加德滿都地震
尼泊爾 加德滿都(Kathmandu)
人口:150萬
國家人均收入:10,000港元
嚴重天災:1934年8.4級地震,摧毀6成地區
災後措施:推廣地震安全日,提高人民預防地震警覺性

萬隆地震
印尼 萬隆(Bandung)
人口:300萬
國家人均收入:24,180港元
嚴重天災:近100年未發生災難性地震,但位處地震區中心地帶
預防措施:透過教育向學童灌輸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