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製造亢奮 - 李怡

李怡專欄:製造亢奮 - 李怡

中央領導人連續接見各界訪京團,規格有別,最高級的自然是由胡錦濤接見的富豪團,政黨中的民建聯、港進聯也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接見並拍照,較戲劇性的是自由黨,原先說曾慶紅無暇接見,突然峯迴路轉,在晚宴時,自由黨的四位領袖被請離開大隊,往大會堂與曾慶紅會面,自由黨主席田北俊為此戲劇性的變化,大為亢奮,見記者時笑不攏嘴,大講有人從中斡旋,訪問「很成功」。
其實,這一切所謂戲劇性變化,都是中共巧用心思的事先安排。約三十年前,一位長期負責外事工作的中共高幹曾對筆者說,毛澤東半夜三更約哪一個外賓見面,周恩來在保釣團晚宴後突然約見,表面上都帶戲劇性,實際上都經過事先的精心設計。

它的作用:一,使被接見者有突如其來的驚喜;二,表示中央領導人沒有作任何事先準備,一切談話都是隨意、自然地講出來,而流露出他(會見台灣客人時)對台灣事務、(會見香港人時)對香港事務、(會見美國客人時)對美國事務充份掌握,但實際上,所有談話內容都是早有秘書幫他準備好的;三,中國古代雖有孟子所說的「見大人則渺之,無視其巍巍然」的教誨,但中國幾千年來沒有民主傳統,政治權力從來都是「絕對」的,而且不同級別的高官就意味着不同的權力,由不同高幹接見就意味着不同的榮譽。
由於高幹是權力的化身,因此獲高幹接見者往往會產生一種「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是亢奮,而不是興奮,因為這是生理性的。中共要製造的,正是被接見者的這種亢奮感。
實際上,不管是哪一個級別的高幹接見,談話的內容還不是「三幅被」?而各政黨與各個界別代表團能向最高領導人反映的意見,也絕對不會超越領導人在香港報章上所看到的範圍。只要領導人能「兼看」而不是「偏看」香港報紙,他們何須去應酬各界訪問團呢?因此,他們頻頻接見訪問團的作用,只是在製造亢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