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賣地勾地仍需暫停

投資縱橫:賣地勾地仍需暫停

快踏入10月,市民期待政府的新支持樓市措施,亦有市民希望政府不要再干預市場,究竟何種做法最好、最為明智呢?相信沒有人可預先知道答案,因為每個決定皆有成功的希望,但亦附有失敗的代價,這是必須面對的風險。然政府不能不作出決定,因為這是其責任與工作。
依筆者之見,政府要明白在現市況,甚麼東西對市場最重要。在過往兩個月,香港市民及投資者的信心有明顯改善,這種信心的表現,可從樓市的活躍度伸延至二手市場,以及明顯增加的內部消費行為看出來,自由行的實施是一種信心的催化劑,人們對政府的信心未見恢復,但對前景則展開新的希望。

積存樓盤有待消化
經濟、樓市、股市俱見起色,且互相起推動及強化作用,多了消費活動,就業情況自有改善,股市慢慢帶起財富效應,樓市活躍,尤其是二手樓轉活,會慢慢令各行各業回復生氣,通縮威脅會得到解除。這一切一切,都繫於人們重新燃起的一點信心──相信經濟會好轉,樓市會復甦,政府要做的,便是不要讓這點信心之火遭弄熄。
經濟逐漸改善,就讓其自由發揮,政府毋須做太多事。然樓市與特區經濟息息相關,政府對剛恢復的信心必須好好保護。經濟是影響樓市的重要因素,但供求關係在此時更為重要。現時龐大的供應仍需時消化,若政府再讓市民有「過度供應」的驚恐,樓市復甦將成泡影,故政府必須維持暫停賣地及勾地的政策,直至供求趨於平衡才作更改。(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