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區家居食水含菌

黃大仙區家居食水含菌

【本報訊】一項有關全港十八區家居食水樣本化驗結果顯示,本港整體的家居食水水質大致良好,而且符合衞生標準;只有黃大仙一個家居水質樣本,被發現含有腸道桿菌。環境管理工程師邱耀雄指食水含菌不可接受,並提醒舊區居民,最好將家居食水過濾再煮沸後才飲用。

「嚴重會引起其他病源」
《商業電台》與一間保健產品公司合辦,委託一家國際商品檢定公司,於本月初在全港十八區各抽取一個家居食水樣本,就酸鹼值、顏色、混濁度、鐵含量、大腸桿菌含量及腸道桿菌含量進行化驗。結果十八個樣本中,大部份符合衞生標準,反映整體水質良好,只是發現黃大仙一個家居食水的一百毫升水質樣本中有三粒腸道桿菌。
該單位戶主蕭太對於昨日到訪的商台嘉賓兼立法會議員余若薇表示,「間中會睇見水喉水偏黃,不過就唔覺得健康有唔妥。穩陣起見,裝咗個濾水器。」余若薇說自己的家居也裝設了濾水器,以策安全。
負責分析今次化驗結果的環境管理工程師邱耀雄說:「家居食水無論係腸道桿菌,或者大腸桿菌,有一個都唔可以接受。少則會令體弱者感到不適,嚴重者唔排除會引起其他病源。」他推斷黃大仙家居食水樣本的超標腸道桿菌源頭,可能來自不潔的大廈貯水缸、破裂的輸水管或因水龍頭不潔而令水質受污染。他表示,食水最好經過濾再煮沸五至十五分鐘,入樽後封密,並應在三至五天內飲畢,否則容易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