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點與線:最動人的紐約風情畫 - 林沖

國際點與線:最動人的紐約風情畫 - 林沖

紐約東河畔的聯合國總部門前這幾天車水馬龍,紐約市警方把聯合國門外、曼哈頓最東的第一大道的南北行線一大段全部封閉,進入曼哈頓的汽車寸步難行,促狹者叫這個景象做「世界最大的停車場」——一大片汽車擠在一起,半小時才挪前幾呎,不像停車場像甚麼?

大國總比小國先講話
人流如鯽,是因為每年這個時候是聯合國大會召開的日子。聯大是聯合國最高權力所在,重大決定往往是在聯大會議上作出的;為了給聯合國面子,各國元首每年盡量抽身去聯大演說,湊個熱鬧。
聯大很奇怪,愈是大國,愈能提早上台發表演說。上星期,美國和法國總統都講了話,接下來就是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等;第三世界的亞非拉小國,有不走運的,很多要再等上一段日子才能走上那墨綠色大理石講台,一述本國之見;世態炎涼,就在這時表露無遺——大國元首講話,偌大會場內全是各國代表和記者,大堂右側的茶色玻璃房內的即時繙譯,緊皺眉頭,以十五分鐘換班一次的速度,把大人物們的話接力譯出來,那種凝重氣氛,絕對不會在亞非拉小國總統發言時看到。
然而小國對聯合國仍是有期望的,在聯合國,他們的聲音可以讓全世界聽到,他們的立場亦能呈現世人眼前;某程度上,這裏是他們可以在平等基礎上挑戰大國的一個擂台。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通過後,亞非拉國家代表,在聯大會議場內跳起舞來,惹得美國投訴有人製造噪音。在這一刻,小國的確戰勝了大國。

塞車是保衞和平代價
聯合國後年便是一甲子了,這六十年間,聯合國一度成為大國較勁之地,蘇共頭子赫魯曉夫脫下鞋子一面拍桌子一面大罵美國;美國代表當場戳穿蘇聯在古巴設立導彈基地,這些歷史場景,從核戰瀕於爆發的薄冰上走過來的地球村村民當不會或忘。有機會去聯合國的,不妨留意廣場前那柄槍管打結的手槍,回首前塵,也許會覺得,紐約塞幾天車,是人們對聯合國保衞和平的代價——幾千輛汽車動也不動,應該是最動人的紐約風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