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間發起保護維港的藍絲帶行動前夕,政府突然順應民意,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宣布,今日起暫停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直至高等法院就填海暫緩令作出判決為止,代價是每日一百萬元公帑。反填海人士認為這是政府緩兵之計,呼籲市民繼續護港。 記者:蔡元貴
孫明揚昨午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政府決定由今日起暫停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以待法院判決結果。
孫明揚前日還振振有詞地說,現時在中環海旁只進行挖淤泥,不會造成不能彌補的損失,故當局不會暫停工程。但昨日卻改口說:「唔存在壓唔壓力嘅問題,我哋就係睇到因為有個較快嘅了結,我哋認為紛爭暫時將佢停下來。」
暫停填海,政府將每日損失一百萬元,孫明揚表示:「實際嘅金額視乎合約條款釐定,政府已經考慮到,有關嘅暫緩令申請只要盡早得到裁決,暫時停工嘅時間同埋所涉及嘅金錢係有限嘅。」
審理填海暫緩令的法官認為有急切需要,將案件「插隊」排期至本周四開審。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形容政府的做法是一種平息民間不滿的手段,「7.1之後,所有問責局長都會好小心,任何有潛力發展成大規模政治運動嘅事件,都會好小心。市民咁踴躍捐錢畀保護海港協會,顯示反填海行動確有咁嘅潛力。」他說,7.1某程度上是中產階級的社會運動,保護海港人士主要也來自中產,政府如果繼續漠視民意,管治危機不易化解。
保護海港協會主席徐嘉慎對港府暫停填海工程表示歡迎,顯示政府接受現實,「呢個做法係好明智嘅抉擇,亦都係好合理嘅決定,市民應該開心。因為個海唔會喺呢段時間之內繼續被破壞。」
不過,中西區保護海港行動成員陳以誠醫生則「冇乜特別感覺」,「呢個係緩兵之計,停五日之嘛。如果法庭唔出暫緩令,政府又會繼續填海,幾個月後先司法覆核,到時乜都填晒。」
因此,今晨十一時在愛丁堡廣場舉行的藍絲帶行動將會如期進行;發起人呼籲市民穿上藍色衣服參與行動,估計將會有一萬人參加。
城市規劃師學會副會長鄧文雄說,「最緊要係喺法庭作出裁決之後,政府認真檢討公眾諮詢嘅機制,研究一下係咪要喺現有規劃程序上再做多一啲嘢。」
各政黨對政府做法有不同意見,民主黨主席楊森贊成政府暫緩工程,起碼給市民一個政府尊重法律的印象。
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則指出,政府是經過一定考慮才決定暫停工程,有信心政府能在社區設施需要及保持維港景色兩方面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