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港股表現較想像中強勁,擺脫了筆者預期的10800-11200點之波幅上限,恒生指數一度逼近11500點水平。讀者們或許會問,究竟港股升夠未?現在手頭上沒有貨點算?應否再追入?更多小投資者的憂慮是手上持有高位追入的國企股,現在全變為蟹貨,升市與其無關,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歷史不斷循環,兩個多月前大家仍在興高采烈炒國企股,甚麼QDII概念、炒股不炒市,在市場亢奮的情緒中隨波逐流。筆者雖然當時沒有參與,錯失了國企股尾段升浪,但回想起來也不覺得可惜。國企股近日表現仍維持高位沽壓沉重,要扭轉頹勢相信要待下一次公布業績前才有望再突破。
兩個月前國企股之氣氛及市場情緒,就正如現在的恒生指數。過往很多人覺得筆者是大淡友,其實這是對筆者錯誤的見解,過去一年的跌市中,看淡沒有甚麼不妥當。今次升浪筆者是最早看好大市的分析員之一,亦是最早提出港股已步入牛市。問題只在於筆者之策略通常是當指數到了一定的升幅之後,先行沽貨去鎖定利潤,以避過調整浪的風險。這是基於值博率與風險的控制。
9月初筆者曾指出大市成交189億元,是短期將近見頂的第一個訊號,結果恒指在11200點附近營造雙頂形態,回落兩次皆在20日線見支持。當時筆者曾作出多個預測及假設,經過數星期後,現在可作回顧。首先,189億成交是快將見頂的訊號,要確認跌勢還需期指未平倉合約跟隨下跌才能成事。
通常造頂都會有一個強勁的後抽,上周三指數單日升三百多點,成交更加大至213億,極有機會完成了後抽。還有一點更要留意,筆者過往的成交量理論是,當成交突然急升至過一年平均成交量的2-3倍之時,便確認大市正在造頂。過去一年藍籌每日平均成交40多億,月初總成交189億元當日,藍籌成交80多億元,上周藍籌股創出單日成交量120億元,即相等於平均成交之3倍,危甚矣!
去周之升勢主要是有熱錢湧入,但資金流入是否會源源不絕呢?另一方面,早前表現極強之美、日股市已靜悄悄地回落,港股真的能獨善其身嗎?杜指已在上周跌穿50日線,港股不跌只是因為期指尚未結算,此亦是筆者在過去兩周夠膽於低位博反彈之原因。美股及日股之跌浪皆在其期指結算後展開,港股是極有機會於10月初跟隨,近日的升勢隨時會是假象,是調整浪來臨前的最後一擊。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