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Levi's牛仔褲,是美國牛仔精神的象徵,本身就代表美國文化。不過,以後人們將很難買到一條百分百「美國製造」的Levi's牛仔褲,因為Levi's已決定關閉全部美加廠房,把生產工序全面遷往中國和墨西哥等亞洲及拉美國家生產。換言之,「美國製造」的Levi's將成絕響。
一八五三年,世界第一條牛仔褲在美國西部出現。布商LeveyStrauss在發現了加州,用造帳幕的啡色帆布製造了一批耐磨的低腰、直褲管、窄臀圍的褲子,大受幹粗活的淘金工人歡迎,而且很快在西部牛仔間流行起來,成為美國牛仔文化的象徵。LeveyStrauss在一八七一年成立了聞名於世的Levi's公司。
今年Levi's要慶祝第一條牛仔褲製造一百五十周年,第一條牛仔褲就是今天「牛王」和「牛妹」視為經典之一的Levi's五○一款式。但正是在一百五十周年,Levi's公司上周四宣布今年底關閉在美國國內最後兩間製造廠,明年三月加拿大最後三間廠房也會關門,共裁減近二千名員工;之後,Levi's只會在三藩市留下總部,負責設計和推廣,生產會全部外判予中國、墨西哥和孟加拉等全球五十多國的製造商。
Levi's解釋,這是經濟全球化下的大趨勢,美國工資太貴了,就算最低工資的工人,也不能和海外的廉價勞工相比。Levi's還說:「顧客只看售價和品質,不是生產地。」
Levi's「牛王」、「牛妹」是否這麼想不得而知。Levi's牛仔褲作為一種美國文化象徵,除牛仔精神外,一九五○年代的Levi's公司拒向主流低頭,拒絕把白人和黑人工人分隔,創造了商業道德的新典範,廠房一度遍布全國,對於顧客來說,Levi's就等於「自信、野性、青春、反叛、自由、創見和正宗」。
Levi's不由「美國製造」,至少減了一點正宗的味道。美國工會領袖更指摘,Levi's今次決定違反她本身代表的一切價值。但激烈競爭叫Levi's低頭了,其業績由九六年的歷史高位五百五十億港元,已跌至去年不足三百三十億港元。
賣平價Levi's成為出路,今夏Levi's開始在連鎖超級市場沃爾馬(Wal-Mart)出售一個低價系列,售價由一百六十至一千七百港元不等,銷路亦出現反彈。
英國《每日電訊報》/《洛杉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