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減肥」不可,「纖體」不可,連「消脂」也不得。政府對健康食品聲稱的嚴格限制,有業界擔心,今後消費者將難以分辨不同牌子產品的功能;但也有業內人士贊成,認為有利公平競爭。廣告業人士則認為規管更能激發創意,帶來生意。
經銷纖體及排毒食品的「美國純美」市場部經理胡文聰反對政府規管保健聲稱的建議,她指出,健康食品廣告及包裝用字範圍不能太窄,否則難以表達食品功能,「消費者揀健康食品都要知道功能,如果寫得咁隱晦,消費者更加容易買錯一啲唔可靠嘅產品。」
她說,屆時健康食品的包裝用字將會變得很抽象,「到時個個都淨係用得『健康』兩個字,消費者點分辨?咪重大問題!」她擔心建議法例會扼殺健康食品的創意,影響市場的蓬勃競爭,整個行業將會面臨萎縮。
也有美容業界支持政府做法,「完美女人系列」老闆娘陳妙瑛認為市面太多纖體產品,是時候汰弱留強,「唔畀用減肥瘦身字眼,我哋都唔驚,因為我哋已經好突出,限制字眼更加幫到我哋。」
擔任豐胸修身產品代言人的張可頤也贊成規管,她說自己也會試驗產品,才出任該產品的代言人,不過對於她代表的產品用了甚麼聲稱功能的字眼,張可頤卻答不出。
魚寶鯊魚丸老闆娘陳細潔說,坊間有些健康食品廣告太過誇張,立法管制是對的,「冇管制對我哋反而唔公平。」
隨着政府建議監管保健產品的聲稱,很多保健產品可能都要改名。廣告公司董事曾錦程表示,每類產品每年花上百萬元做廣告,就是為了增加品牌的價值,若一個已深入民心的品牌要改名,就難以保持受歡迎的程度。例如在行內頗有盛名的「排毒美顏寶」,若以後只能保留「美顏寶」三字,效果已不夠突出。不過曾錦程說,將來不少產品可能需要更改標籤,會增加廣告界的收益,光是重新設計一個標籤就可花上十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