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統計處昨發表8月對外商品貿易數字,整體出口貨值連續第15個月錄得增長,達7%(見圖),但升幅卻連續第2個月放緩,亦是過去12個月以來,升幅最小的月份。
繼7月錄得7.6%升幅後,8月整體出口貨值達1512億元,升7%,較分析員預期為差。其中轉口貨值1394億元,升7.9%;港貨出口貨值118億元,跌2.4%。根據杜瓊斯通訊社向7名經濟分析員的調查,8月本港整體出口升幅預測中位數為9.5%。
政府發言人指出,8月出口增長率較7月略低。輸往日本、台灣、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亞市場的出口放緩,增長明顯減慢甚或錄得跌幅。輸往中國內地、新加坡、南韓和印尼仍維持雙位數增長。同時,輸往美國的出口跌幅則見收窄;輸往歐盟仍錄得顯著升幅。
發言人表示,隨着本地需求復甦,8月留用進口貨物再錄得增長。計及貨物進口及整體貨物出口的表現,8月有形貿易赤字,較去年同期顯著收窄。
有經濟分析員稱,8月亞洲區內貿易活動放緩,而香港極依賴轉口,故區域活動減少將對本港出口影響較大。不過,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認為,8月外貿增長放緩屬意料中事,且數字已較預期好。他解釋,放緩原因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本港外貿表現回復雙位數字的強勁增幅,在基數大增下,下半年本港外貿增幅自然放緩,並不代表外貿表現差勁,只是技術性原因。
他預期,年底整體出口增幅會進一步收窄至少於5%。至於「沙士」疫情所帶來的滯後效應,他認為經已全面消化,並沒有影響8月的外貿表現。而8月港產品出口跌幅顯著收窄至-2.4%,他認為這反映美元轉弱後,港貨出口競爭力加強。
另一美資證券行經濟分析員指出,中國內部需求強勁,將帶動香港出口上升。不過大部份經濟分析員相信,未來本港整體出口的升幅,只會維持單位數字。